杨元庆给员工发8000万红包,觉悟提升了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 人怕出名猪怕壮。杨元员工这句俗话在中国的发万文化土壤当中极其正确。去年司马南炮轰联想,红包虽然后来不了了之,觉悟但一连串的提升诘难,毕竟把联想的杨元员工各种问题暴露到了众目睽睽之下。虽然司马南当时很多的发万观点站不住脚,但是红包联想部分高管的高薪酬、研发投入低等几个硬核的觉悟问题,还是提升激起了全社会各方面从官方到民间对联想的侧目,至少是杨元员工不满意的。 孔子说,发万不患寡而患不均。红包说到了更多普通大众的觉悟内在心理。中国的提升传统就有斗地主的习惯。杨元庆的天价高薪,从十多年前就已经备受关注,虽然程序合法,但总归被惦记着,甚至一提起联想就会让人想起杨元庆天价薪酬,这毕竟是很不好的一枚“标签”。 杨元庆需要有意识地要弱化与天价高薪之间的认知关联。 01 8000万捐了 3月31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发布了联想集团新财年内部信,他在信中称,决定自愿放弃公司早前授予他的价值8000万元人民币的长期激励,用来奖励一线基层员工。 杨元庆在内部信中写到: “我尤其要提到一群幕后英雄,这就是为了保持公司生命线不断而始终坚守岗位的工人等一线基层员工……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敬意,我决定自愿放弃公司早前授予我的价值8000万元人民币的长期激励,公司同意将其作为特别奖励分发给这些同事。” 联想一位基层员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家都很开心啊,觉得元庆做得很棒,工厂的一线员工值得。”她非常欣赏联想的企业文化“(内部)不会叫‘总’,都是直接叫元庆,没有很分明的上下级分化,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工作,很轻松,很开心。” 2012年7月初,杨元庆从自己的奖金中拿出来300万美元奖励给近1万名基层员工。 2013年,杨元庆又拿出了300万美元的个人奖金,奖励近万名基层员工。 虽然放弃了8000万的激励奖金,但元庆属实不差钱。 此前的联想集团招股书显示,杨元庆过去三个财年(2018年-2020年)的年薪分别为1.031亿、1.715亿、1.772亿元。 以其2020财年的薪酬为例,在高达1.772亿元年薪中,基本薪金为883万元,长期激励高达1.04亿元。 除了工资,杨元庆在今年年初还套现了价值3亿多的联想股票。 根据联想集团公告,杨元庆在1月4日-7日连续4天卖出联想股票,累计卖出4174.93万股,如果按当时收盘股价8.98港元/股计算,杨元庆套现约3.75亿港元,套现后杨元庆仍持有11.55亿股联想集团股票,约占联想集团9.59%的股份! 杨元庆抛出联想股份,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可能在为退休做打算。今年一月初,还有一件事被媒体捕捉到: 1月18日,杨元庆卸任了深圳联想旗下懂的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位,由贺志强接替。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王帅,注册资本约8594.41万人民币。其中杨元庆持股约3%。官网显示,懂的通信是联想创投旗下智能物联网服务提供商。 02 李国庆的神预言 早在去年的12月1日,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就曾“神预言”:联想将大幅增加研发投入,杨元庆将捐赠个人财产做公益。就在李国庆发表“预言”言论的十多天后,也就是12月14日,杨元庆捐资1亿元的上海交大高性能计算中心正式启用。 据上海交大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消息显示,2021年4月上海交大建校125年之际,1981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校友杨元庆以个人名义捐赠一座“新基建”,其中的绿色水冷高性能大型科学计算设备总价值1亿元。这套被称为“国内大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机群”位于张江实验楼的李政道研究所。 而一直被大众诟病的联想研发投入低,李国庆也说准了。 据联想控股发布的公告称,从2018到2020联想三个财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02.03亿元、115.17亿元以及120.38亿元,累计达到337.58亿元。这样的研发费用居于已上市科技企业前列。 但大众为什么依然觉得联想没有科技含量,甚至一度认为联想就是一家电脑组装工厂,客观原因有两点: 第一,几十年的发展,一直专注于PC生产,但是其中的核心部件,联想都不能自主生产,尤其是芯片。自2019年以来,中国诸多企业由于芯片被美国卡住脖子,联想由此而躺枪,被大众作为心理上“恨铁不成钢”的替罪羊。 第二,联想的产品严重缺乏创新,尤其在移动时代,在手机领域几乎0建树让大众感觉联想成为一家裹足不前,只会啃老的“伪”科技企业。尤其是华为和小米的崛起与联想形成的不可避免、自然而然的鲜明对比。 3月31日,联想集团的母公司联想控股发布财报,其中称联想集团提出未来三年研发投入及研发人员翻番的目标,投入至200亿元/年,研发人员增至2.4万人,并已在积极落实。 03 联想收入大涨,看上去很美 据财报显示,联想集团2021年实现收入人民币4553.31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归属于联想控股权益持有人净利润人民币40.19亿元,同比增长92%。该数据是联想控股财报当中的披露,虽然绝对数在增长,且联想还有其他股东,但归属给联想控股的净利润率依然低于1%。 此外,联想正在极力摆脱低端PC生产商给人的刻板认知。 2021财年第三季度(即2021年10月至12月),联想集团实现营收1287亿元。据联想发布的通报显示“其中,转型新业务表现尤为强势,服务业务Booking收入同比增长37%,ISG业务(基础设施方案业务)营业额同比提升了6%,智能产品营业额同比提升68%。” 所谓的ISG业务,具体是指联想在硬件方面的研发,比如边缘服务器、客户定制类的产品、整合硬件、软件的人工智能一体机等。 2019年联想集团提出,走向3S智能化转型道路,即Smart IoT(智能物联网)、Smart Infrastructure(智能基础架构)、Smart Vertical(行业智能)。以此来摆脱在PC、手机、服务器领域的瓶颈,向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转型。 但到目前来看,联想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所实现的业务产出绝对值以及市场份额并无数据可考,可见尚未形成规模。 而在联想2021年三季度财报发布之后,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表示:联想3S新业务形成清晰的第二增长曲线。笔者认为,现在将其定义为“第二增长曲线”估计为时尚早,没有数据支撑,以蓝图表达,只能理解为拓宽加深to B业务。 从2017年开始,联想中国区开始全面实施两个转型战略,一是PC业务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二是向智能产品、智能基础设施和智慧服务(即3S)转型。 在联想遭大众一次又一次吐槽之后,开始向智能化转型,但到了这个时候,互联网巨头、智能硬件制造的华为、小米等等在消费者市场早已完成布局,各自牢牢把持着既定的市场领域,联想本为科技界的老大哥,但面对新的时代已经严重滞后。 三季度财报还显示,联想平板业务同比增长147%,在安卓平板市场份额跃升至Top2;消费平板电脑销量同比增长254%。 今年二月份,国际权威调研机构IDC正式公布了2021年度全球平板电脑与Chromebook市场的统计数据,全年总出货量达到了1.688 亿台,同比增长3.2%。苹果、三星、联想位居前三,其中联想平板电脑在2021年销售了 1777万台,同比暴增19.2%,市占率10.5%。 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也许可以理解为联想在移动设备领域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业绩吧。 但事实上,在移动智能时代,手机才是无可争议的“王者”,在价格上,从平均水平来看两块平板也抵不上一部手机。而且手机的总体市场需求要远远高于平板。在手机领域,联想几乎一败涂地。 笔者不是强人所难,认为联想必须做手机,笔者所想表达的观点是,联想既然宣称已经向智能化转型,一是服务二是智能硬件,需要在自己有潜力的领域投入,譬如服务于企业或者组织客户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在自己不擅长的手机等消费者领域死磕。 04 杨元庆的觉悟 提起杨元庆,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高薪”,所以,杨总这次的让利,包括去年底的捐款,无论其是被舆论推着走还是心甘情愿,总是格局与觉悟的提升,更是一定程度上扭转大众认知的尝试和努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家对联想的情绪本质上还是“恨铁不成钢”。作为全球PC第一的联想,取得的业绩还是有目共睹的,在世界范围内,其他的PC生产商都不见得比联想更优秀,包括惠普、戴尔等等。也许的确是路径依赖或者大象不会跳舞(世界上能有多少企业能像IBM那样每在一个历史关键时刻都能巨舰掉头?),联想包括一众世界范围内的PC生产商,都错过了移动智能时代,这不该成为棒打联想,同时撒气元庆的原因。 1964年出生的杨元庆,今年已经58岁。结合其在去年底以及今年初的一些举动,希望联想在元庆今后若干年的带领下能够实现成功转型,再次崛起成为中国智造的新代表。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零跑汽车IPO:三年合计亏损约44.7亿元,卖一辆“亏”6.5万!资本还会为风口买单吗?
- 岸田文雄:日本原则上将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 大地保险原总裁陈勇被查!去年突然从任上调离,已有多名保险业干部落马
- 俄卫国战争“胜利日”临近, 俄罗斯乌克兰激烈角力
- 泽达易盛及*ST紫晶财务造假被罚2.4亿 上市两年市值蒸发213亿或被强制退市
- 廖峥嵘:经济全球化方向,不由美国一家定
- [践行基金16条]汇添富旗下FOF今年以来亏超26%:持仓均为自家基金产品,被质疑是否“自产自销”
- 林郑月娥就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发表声明
- 今天,A股迎来“5000时刻”
- 理想汽车CEO李想:2023年会有三款产品 包括一款20-30万区间的中型汽车
- 转型攻坚各显其能 从部分信托公司年报看行业转型方向
- 宝马新车暂时不支持苹果CarPlay与Android Auto
- 工信部翁啟文:探索设立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信贷保证保险
- 如何解读54.26亿元投资收益? 长江电力未来业绩还有空间吗?
- 愤怒!疫情保供问题食品背后现互联网大厂
- “洁尔阴”母体恩威医药迎接创业板IPO大考:旗下药物或存宣传争议 过半“临时工”背后曾陷劳资纠纷陷阱
- “这是最大最具活力的消费市场之一”澳企纷纷转向中国寻商机
- 势赢交易5月9日热点品种技术分析
- 理想汽车:暂时没有涨价必要性,上次涨价已考虑未来成本上升
- KKR要来中国募资了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