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陆上产业经验复制到海洋,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要破40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帆 深圳报道
拥有257.3公里的深圳上产海岸线,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将陆作为离深海最近的业经验复洋生亿经济中心城市,深圳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制到值破海洋资源。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海洋除了港口在进出口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之外,年海深圳的产总经济发展对海洋的倚重并不明显。深圳一位经济观察人士指出,深圳上产相比于有些海洋城市的将陆思路是“向海发展”,深圳很多时候是业经验复洋生亿“向海要地”,这很大程度是制到值破由城市的文化以及产业发展路径决定的。
的海洋确,在很多人的年海直观印象里,提及深圳的产总产业,可能首先想到的深圳上产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等。
但近年来,海洋经济在深圳的受重视程度正在提升。2017年,深圳获批成为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深圳与上海首次被赋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使命。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再度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也陆续出台了《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市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开征求意见稿)》等若干政策文件。
从全球的海洋发展大环境来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预测,到2030年,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海洋产业在增加值和创造就业方面将胜过全球经济整体表现,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将翻一番,达到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加值比重的2.5%左右。
2021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约为10%,与青岛、上海等城市相比,这一比例远不算高,也很大程度反映出深圳全市的海洋发展合力尚待进一步形成。而值得期待的是,在顶层设计的加持下,在GDP迈过3万亿元大关之际,海洋经济未来将能够为深圳的GDP增长,开启多大的想象空间?
跻身全球现代海洋城市第二梯队
6月8日,深圳市政府正式批复通过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编制的《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这一“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深圳海洋经济将以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总目标,构建统筹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
朝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深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底气。
6月22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财智库、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在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式上正式面向全球发布。
根据《报告》的测评结果,伦敦、新加坡、东京、纽约、上海、香港位列全球现代海洋城市综合榜单的第一发展梯队,深圳、洛杉矶、汉堡、广州、休斯敦、奥斯陆、鹿特丹、青岛、悉尼、釜山则进入第二梯队。
《报告》指出,深圳是南部海洋经济圈龙头,在全球海洋经济城市中,位列第二梯队前列,其中经贸产业活力、科技创新策源等指标排名靠前。深圳是我国沿海城市中距离深海最近的经济中心城市,且被国家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使命,在海洋产业、科技、空间、生态、文化和全球治理等领域集中发力,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单菁菁看来,排在第二梯队的城市则各有发展侧重点,深圳的特点是创新引领,拥有众多的涉海专精特新企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深圳开始谋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次年率先推出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海洋经济并不在深圳最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列,后来被列入了未来产业,直到2018年,深圳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按照新口径进行整合,重新确立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升级为其中之一。
从产值来看,2015年到2020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从1873.2亿元增长到2596.4亿元。根据深圳不久前在《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中设定的目标,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4000亿元。
将陆上产业经验延伸到海洋
不同于一些海洋科研强市,深圳的优势更在于,创新立足于市场需求,并有着良好的产业化氛围与环境。如何探索将过去陆上产业的发展经验借鉴乃至复制到海洋产业中,将是深圳的一大使命。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安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在海洋新兴产业、新领域、新赛道有潜力,需要在科技产业培育的环境中,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探索路径和模式。
截至2020年底,深圳拥有涉海企业近20000家,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等海洋传统产业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在以海洋电子信息研发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领域,尽管产值占比仍然不高,但同样已经涌现了一批在细分领域有代表性的公司。
这当中,不乏从陆上产品延伸至海洋的案例。深圳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功率电源整体方案解决商,几年前进入海洋领域,将工业电源运用于海上;深圳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在航拍无人机市场的“红海”中,更换赛道,开启了水下无人机、水下的创业之旅。
是深圳的涉海龙头企业之一,在其传统优势之上,中集也在积极开拓新的海洋业务。
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裁王建中向记者介绍,中集集团将在现有海工业务的基础上,向海洋油气生产类装备、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蛋白产业、海上城市产业等进行拓展延伸。其中,将打造面向未来的“双碳”新赛道——在海上数据中心领域,综合利用LNG冷能、海上风电等,打造零碳数据中心;在海上风电制氢领域,打造海上风电制氢、储氢、运氢、用氢产业链;在碳捕捉及海上封存中心领域,通过产业化大项目,打造碳捕捉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链。
今年1-3月,中集海工业务新增生效订单4.94亿美元,同比增长54.4%,其中海上风电及清洁能源1.88亿美元,滚装船2.49亿美元;累计持有在手订单价值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其中海上风电订单占比39%,约8.5亿美元。
王建中表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必须有强大的产业支撑,放眼全球,无论挪威奥斯陆,还是新加坡,均有享誉全球的海工龙头企业。深圳正值加速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行业龙头是题中应有之义。
安然则指出,深圳在海洋领域成果转化和应用拉动方面尚有潜力,需要政府和央企、国企等带动一批重大产业牵引性项目。
开放合作,从大湾区内部开始
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除了产业和创新方面的竞争力之外,国际化程度、国际交往能力、在全球的海事资源配置能力等无疑都是重要的提升方向。
前述《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中,在海事资源配置和开放门户枢纽这两个指标体系中,深圳均仅位于第三梯队,《报告》认为,位于这一梯队的城市,海事服务发展滞后于港口物流业发展速度,海事服务能力亟待协同提升等。
安然指出,深圳的海洋经济当前存在的短板之一在于国际合作不足,在全球海洋科技网络里尚无太大名气,也因此难以吸引高端复合人才。
7月17日,深圳市委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调度部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强化深港澳海洋领域合作,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汇聚更多产业、资本、人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全力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尽快取得成效。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坐标体系中,合作是几个海洋城市绕不开的话题。前述《报告》显示,广州与深圳同处榜单的第二梯队,香港则处在第一梯队。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提出,香港、深圳、广州,不仅各具海洋特色,同时由于三座城市地理位置极其相近,还形成了更加重要的“组合优势”,即“粤港澳大湾区内这几个超大型港口之间互有分工、相互促进,从打造海洋城市群的角度来看,对于其他区域而言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以海洋生物研究为例向记者指出,接驳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是打造大湾区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的首要任务。香港院校在海洋科学领域得到国际肯定,前海可以通过引入香港高校海洋科学研究和人才,结合深圳的科创环境,助力深圳成为大湾区海洋生物科技研究的枢纽。
从深圳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角度,安然建议,在港口航运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需要在港口集疏运和后方陆域产业联动,在国际中转和高端航运方面协同;加强与香港的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面向南海和生态、气象、渔业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交流,举办会议论坛,嵌入全球网络,面向东南亚提供国际海洋公共服务;在低碳和蓝色碳汇方面,携手香港接轨国际,在未来发展中主动进入全球海洋议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中国声音。
(责任编辑:休闲)
-
本报记者 昌校宇场内交易公募REITs再添新选择。8月31日,全国首批3只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以下简称“保租房REITs”)上市。至此,全市场已上市公募REITs增至17只。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 ...[详细]
-
周珊珊《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02日 第 04 版)“感谢你们,为生命争分夺秒”“辛苦了,再次见证中国速度”“国家的强大给了香港很大的底气”……近日,位于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的中央援港应急 ...[详细]
-
比亚迪半导体IPO审核再度被中止,官方回应称“上市审核流程中正常操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宋豆豆 报道 半导体IPO进程一波三折。3月3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显示,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IPO审核状态显示为“中止”,原因是其IPO申请文件 ...[详细]
-
进入2022年,全球互联网巨头继续加快布局元宇宙步伐,国内互联网企业也争相申请注册元宇宙相关商标,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数字经济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多名业内权威人士表示,元宇宙或将 ...[详细]
-
元宇宙的入口在哪里?近段时间内或是手机。9月1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百度副总裁马杰表示,元宇宙将成为人类未来生活工作的第二平行时空。“研究报告对元宇宙市场规模预估的数字都非常大,这些数字可能现 ...[详细]
-
邯郸群众反映磁县汇能燃气供应有限公司捆绑销售保险 河北省派员核查并督促有关单位改正
中国政府网邯郸市秦先生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他到磁县汇能燃气供应有限公司购买家用燃气时,被工作人员要求交纳50元保险费,如不交纳,每次只能限量购买100元的燃气。国办督查室经初步核实,及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南京市总部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日前发布,到2024年计划新增总部企业120家,对新认定的综合型总部企业落户奖励最高达1亿元,对新认定总部企业首次入选“世界 ...[详细]
-
想投资区块链、互联网、元宇宙基金又不知道怎么投?一文带你快速上手!
区块链概念基金有哪些?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此外,基于区块链的 ...[详细]
-
上海:强化数据底座基础和智慧民航应用 打造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航空枢纽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文嫣 严曦梦)在11月22日下午举行的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表示,上海注重软件硬件同步发力,近年来在民航领域取得了诸多新进 ...[详细]
-
发于2022.4.4总第1038期《中国新闻周刊》中文俗语“窝里横”形容了这么一类人:在外人面前,他们畏畏缩缩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在家人面前,却克制不住地挑刺。时间长了,他们在外面吃了不少小亏,家里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