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收益防踏空银行理财公司密集上新混合估值法产品
◎记者 黄坤 进入2023年,稳收银行理财产品呈现新变化、益防银行新特点。踏空上海证券报记者2月6日获悉,理财近期工银理财、公司估值招银理财、密集平安理财、上新浦银理财、混合兴银理财等理财公司陆续推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法产以满足市场对于低波动型产品的稳收迫切需求。 受债市震荡影响,益防银行2022年四季度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下降2万亿元。踏空“此前,理财市面上的公司估值理财产品收益波动较大,投资者信心不足。密集当前,建议客户配置首批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可有效降低持有期间的波动。”华东地区一位银行理财销售人员说。 首批混合估值法产品问世 2023年伊始,理财公司调整估值策略,陆续推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 工银理财于1月19日率先推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恒睿睿益 固收增强封闭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4.15%至4.65%,该产品已于2月1日募集结束。 同在1月,招银理财也发行了一款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该产品风险等级为R2,起购金额100元,期限18个月,业绩比较基准为3.5%至4%。 记者注意到,近期平安理财、兴银理财、浦银理财等理财公司相继推出了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并作为新春或者元宵节“主打”产品面向市场。“各家主推混合估值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产品,降低波动率,更加精准对产品净值进行价值评估。”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称。 混合估值法,即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的理财产品,在降低波动的同时,为投资者争取更高的收益。其中,长期持有60%至80%的固定收益类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其余小部分资产较为灵活,则采用市价法进行估值。 “预计首批混合估值法的理财产品规模达865亿元。”在研报中分析称,混合估值的理财产品吸收了两者的优势,相较全部使用市值法估值的产品会更加平稳,收益更加稳健;相较纯摊余的理财产品,配置策略和收益来源更加丰富,攻守兼备。 发行力度有望加大 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有望成为具备“抗净值回撤”和“防踏空”双重优势的理财利器。 记者了解到,理财公司纷纷设计并推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11月债市波动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潮”,理财公司身陷巨额赎回压力。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持续上升,四季度投资者集中赎回理财产品,银行理财规模降至年底的26.65万亿元,降幅超2万亿元。 “混合估值理财产品适合对净值波动比较敏感,但是又希望在行情上涨时不至于踏空的投资者。”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表示,投资者在选择该类理财产品时,应综合考量产品投资风险、流动性和收益水平,购买与自己需求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展望未来,赵伟表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结合了摊余成本法估值理财产品和市值法估值理财产品的优点,未来发行力度有望加大。”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虽然单一摊余成本法估值受市场波动影响小,稳定性较强,但仍有局限性;第二,随着理财公司自身投研能力增强、投资策略选择更加得当,推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能满足多样化投资需求。 长期来看,多位银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混合估值类产品不会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流。 “该类产品的未来空间,取决于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是否符合投资者预期。此外,在资管新规下,监管部门仍鼓励金融机构采用市价法估值。”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年内减持千亿股票投资?腾讯:没设定目标金额,也无外部压力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全国卷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 21家A股车企卸妆:头尾利润相差243亿 金龙汽车扣非净利大降355%
- 你适合喝牛奶还是豆浆?
- 个人数字碳账本走进国际视野,消费端减排驶入快车道
- 小龙虾?冰淇淋?夏季警惕“病从口入”!
- 重大突破!不化疗不放疗不手术,12名癌症患者参与新药试验全部治愈!该癌症也是我国高发癌
- 618预售销量暴增 四千亿级预制菜市场呼唤新标准
- 经济日报:为电动自行车加上“安全锁”
- 今后查验核酸会成为常态吗?官方回应
- 杭州临平冰雪大世界发生火灾,已救出7人其中5人烧伤
- 商务部: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 有利于中美两国 有利于整个世界
- 小米Q3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5.7%,研发人员占比近半
- 涨停板复盘:两市低开低走创指跌近3% 油气、农业板块走势活跃
- 张明:美元指数周期变化的三个特征
- 广发资管领首张公募化改造处罚单 广东证监局:未履行特别提醒和通知义务
- 东方雨虹:全力以赴,勇毅向前
- 上汽集团:5月汽车销量36.36万辆
- 美议员讽刺美国高油价:“可卡因更便宜”
- 视频|日本特色影像产业可能要没了?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