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疾控专家:今年中暑人群较去年多,有快递员因热射病去世
原标题:上海疾控专家:今年中暑人群较去年多,上海射病有快递员因热射病去世 7月12日,疾控今年较去最高温40℃!专家中暑7月13日,人群最高温40.9℃!年多7月14日,有快因热最高温40.6℃!去世 2022年夏天,上海射病上海已经出现三个最高温40℃。疾控今年较去7月14日中午12时,专家中暑上海站以39.8℃高居全国气温排行榜首位,人群成为全国最热地区。年多 尽管目前上海尚未入伏,有快因热但各大医疗机构接诊到的去世中暑病例较2021年有所增多,多个区接诊到重症中暑病例,上海射病其中不乏热射病患者。 “根据本市各大医疗机构上报的信息显示,今年接诊的中暑病例比去年(2021年)同期增多,重症中暑病例的比例也比去年高,还出现了因中暑死亡的病例,需要引起高度关注。”7月14日下午,上海市疾控中心环境健康科主任许慧慧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会在每年入伏后,中暑病例增多明显,今年还没有入伏就出现了不少中暑病例。 中暑人群分布在各年龄层 许慧慧表示,上海疾控中心部门持续10多年来对高温中暑病例进行监测,一旦医疗机构出现任何一例中暑死亡病例,就会被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记录在监测系统中。 7月14日,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急诊重症医学部主任邓星奇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步入高温天以来,已经接诊了多例中暑病例,不仅有户外工作人员,也有在室内被发现中暑的人群。 “前天(7月12日)我们接到了一名老人,因为舍不得在家开空调,导致在家昏迷晕倒,送入医院后体温一度高达40℃,还有一例送水师傅,因在户外工作晕倒在地,随后被120送来医院,入院时体温也高达41℃。”邓星奇说。 “当室内温度大于32℃时,电扇已经起不到降温的作用了,就容易发生中暑,这部分中暑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他们往往皮肤的感觉比年轻人迟钝,热了也感觉不到热,像40℃这样的高温天里,最好在家开空调。” 许慧慧表示。 许慧慧进一步表示,以往,大家会认为中暑的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但其实各个年龄段都会发生中暑,“从今年医疗机构上报的信息来看,从十几岁的青年到八十多岁的老人都有发生中暑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中暑原因各有不同,比如老年人皮肤感觉迟钝,对气温不敏感,容易在家里中暑,而年轻人由于户外锻炼、劳动后产热多,散热跟不上,体温因此上升,也会导致中暑。” 今年已有快递员因“热射病”去世 或许会有人认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中暑,但许慧慧坦言,在今年监测到的中暑人群中,也有很多人并没有基础性疾病,所以任何人群都要重视防暑,不要觉得自己身体平时很好,就不会发生中暑。 除了老人,还有哪些是中暑的高风险人群?许慧慧坦言,主要集中于快递员、外卖员、车间工人等等,今年已有快递员因“热射病”去世。 许慧慧补充说,“热射病”其实只是重症中暑的其中一类,另外还有热痉挛、热衰竭两类,相对程度比热射病轻一些。热痉挛常常在高温下进行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后发生,患者常会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热衰竭则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尚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者,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热射病。热射病早期表现为头疼、头昏、全身乏力、多汗,不久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有部分甚至连体温计都测量不出温度,甚至会出现神智模糊、昏迷,可伴抽搐,严重者出现休克、脑水肿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最高可达70-80%。 “其实中暑是一个从轻症发展为重症的过程,只要在前期有保护意识,是可以避免热射病发生的。”许慧慧介绍,当感觉乏力、头晕、注意力不易集中、心跳加快时,高热已经开始影响人体,此时就需要适当休息。当人出现头痛、头晕、腿部和骨骼肌抽筋等热痉挛现象时,需要立即补充电解质并降低体温。 中暑人群的黄金抢救时间为半小时 为何今年中暑高发?许慧慧认为,一方面是高温天气的出现,势必会导致中暑人群的增多。 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大家的防暑降温意识不强,一些用人单位并未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而在中暑事件发生时,周围人没有采取及时的降温抢救措施。“对于中暑人群,黄金抢救时间其实只有半小时,这意味着外卖员如果因为中暑倒在路边,半个小时之后还没有送去医院抢救,就会有很高的死亡率。” 若看到有人因中暑晕倒在路边,我们应该如何做?许慧慧强调六大关键步骤:一是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处或空调房间;二是解开衣物和扣子帮助其身体散热;三是在其头部、腋窝、大腿根部敷冰袋并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及时降低体温;五是如果对方意识清醒,可以补充淡盐水;六是如果对方已昏迷,则需要立即送医,在医院里进一步接受体腔降温,通过低温静脉输液等方式进行治疗。 许慧慧最后呼吁,希望大家对中暑现象能引起重视,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尤其是像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建筑工人等户外工作者,尤其要注重自身健康,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在外工作的时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江苏丹阳首富,身家陡增42亿
- 中国红十字会对台湾东部地震灾情表示关切
- 老公婚前买房,老婆用婚前公积金还贷,离婚时增值部分怎么分?法院判了
- 北京公交集团:8条京冀跨省公交明起恢复运营
- 央行、银保监会: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项目
- 专访怀特马凯CEO:威士忌价格将随需求增加上升,供应链重要性凸显
- 甲醇期权 看涨牛市价差或者比率价差策略
- iPhone 14采用高通卫星芯片:配合苹果自研天线得以实现
- 【育儿科普】宝宝牙缝很大,吃饭塞牙,正常吗?
- 海南省公布享受个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清单管理暂行办法
- 闹掰了?欧盟威胁对匈牙利“撤资”
- 字节旗下VR品牌Pico官宣新品发布日期
- Meta公开招募VP职级AR/VR芯片负责人
- 548亿资金争夺20股:主力资金重点出击11股(名单)
- 广发期货:中证500ETF期权和创业板ETF期权投资策略分析
- 国信证券:聚焦产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勇担“双区”建设排头兵
- 暑运圆满收官,郑州铁路局累计发送旅客超1728万人次
- 国海策略:如何把握消费风格的轮动
- 徽商期货开展灵璧大豆“保险+期货”项目试点
- 大众:芯片短缺不会在2023年结束 供应链中断将成“新常态”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