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适度调整“三条红线”政策 多家房企:目前仍按原流程报送
财联社7月22日讯(记者 陈业)房企融资“三条红线”政策已实施近两年,三条红线并取得明显成效。专家政策该政策是建议否有必要适当调整,引发市场广泛讨论。适度送 近日,调整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建议,房企在上半年疫情超预期发展以及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的目前情况下,建议调整房地产业“三条红线”政策。仍按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祝宝良也公开表示,原流应对房地产监管政策实施逆周期调节,程报适度降低“三条红线”的三条红线条件和达标期限,保障房地产企业的专家政策资金链不出现断裂。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亦于今年4月建议,建议在不改变去杠杆政策目标下适当延长去杠杆周期,适度送包括适当调整“三条红线”和“贷款集中度”考核要求等。调整多 “对于三条红线不达标的房地产企业,监管部门可考虑按当前的指标维持6个月不上升的前提下继续提供贷款。”盛松成补充称。 时间回溯至2020年8月,监管部门为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负债规模,在12家房企中展开试点,按“红-橙-黄-绿”四档管理,并设置了“三条红线”,具体为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试点房企须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 2021年年初,“三条红线”政策扩围至数十家房企。当年6月,央行等监管部门再度出手,将“三条红线”试点房企的商票数据纳入其监控范围,要求房企将商票数据随“三条红线”监测数据每月上报。 “三条红线”政策深刻改变了房地产行业。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针对房企的“三条红线”,还是针对房地产贷款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的“二道红杠”,都从一定程度标志着房地产金融红利时代终结,房企实行数年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三高模式难以为继,该政策对企业运营管理提出很高的要求。 在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去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快速降温,市场成交同比大幅萎缩,与此同时预售资金监管政策趋严,个别房企因流动性压力,出现债务逾期。 财联社于今年1月独家报道,为化解出险企业困境,银行已告知一些大型优质房企,针对出险企业项目的承债式收购,相关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条红线”相关指标。 不过,多家房企高管近日向财联社记者透露,自并购贷不计入“三条红线”后,“三条红线”政策并未有太大松动,目前房企仍在按流程向监管部门报送相关数据。 一家TOP5房企融资部门高管称,“目前我们仍是按原有正常流程在报送。” “对房企而言,虽然当前松绑三条红线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资金需求,但从长远来看,还是要给企业更长的过渡期。”一家地产研究机构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证监会上市部李明:已制定新一轮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三年方案
- 渣打2023年全球市场展望:欧美或将陷入衰退,中国经济复苏有望提振全球经济增长
- 一审录刑14年 建行青海分行原行长郭继庄不服上诉
- 百度AI公有云市场第一,含金量是多少?
- 人民币汇率韧性显现 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
- 春运首日铁路发送旅客630万人次
- 实施“乙类乙管”首日 珠澳口岸出入境旅客达38万人次
- 发行底价最高降75%、对标每股净资产,北交所新股定价重塑?
- 中保投资党委副书记、总裁贾飙: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保险资金监管政策还有进一步优化调整空间
- 投资人“手撕”罗永浩,谁更胜一筹?
- 美银:Sea短期内前景堪忧 下调评级至“中性”
- 打破僵局 麦卡锡当选美国会众议院议长
- 人还在,号没了?江苏省消保委:游戏运营商要把消费者利益放首位
- 健身房2023开年:难回血,等复苏
- 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张金麟院士逝世,享年87岁
- 高盛:终端市场有望增长 上调Nuvei评级至“买入”
- 11月22日重点数据和大事件前瞻
- 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房地产当前最重要是恢复各参与方信心
- 健身房2023开年:难回血,等复苏
- 盘前:道指期货涨0.3% 油价涨超3%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