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片场富豪建楼 从邵逸夫、郭鹤年、杨国强到郭广昌
观点网 香港原邵氏片场的邵氏重建工作真真旷日持久。 从邵氏2002年申请改规划,片场到后来的富豪洽购传闻频传,再到2014年正式落袋复星,建楼过去了整整一旬光阴。从邵如今又过8年,郭鹤国强广昌建筑图则终获批,年杨前后已耗时20年。到郭 香港屋宇署网站4月19日消息显示,邵氏屋宇署2月批出十一份建筑图则,片场包括八项住宅及商住发展、富豪一项商业发展,建楼以及两项社区服务发展。从邵 清水湾前邵氏片场建筑图就是郭鹤国强广昌其中之一。 说起前邵氏片场的年杨过往,除了改规方案几经调整之外,最为人乐道的还数其间参与收购项目地块的那些富豪们。 如邵氏兄弟创办人之一邵逸夫与老友郭鹤年,因争夺项目致关系冷淡;如杨国强因洽购项目而四处筹资超百亿港元,却因2008年金融风暴而终止收购商讨;期间又传主席许荣茂参与抢购;再到数年后忽闻项目已由复星郭广昌接手,而邵氏则重新入局,成为其中一方合作者…… 但凡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冲突,前邵氏片场的建楼计划就上演了许多故事。 最初的纷争 邵逸夫VS郭鹤年 作为TVB创办人之一,已故邵氏创始人“六叔”邵逸夫,是香港清水湾邵氏片场最初主人。 1957年,50岁的邵逸夫放下在新加坡事业,回到香港,从邵村人手中购得了清水湾地块。按当时市价,他以每平方英尺0.45港元,共32万港元的价格,买下清水湾220号一块空地,以做发展电影事业之用。 第二年,他创建了后来赫赫有名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据观点新媒体过往报道,项目原本由清水湾旧电视城以及旧邵氏片场合共7宗土地拼合而成,其中4个地段由邵氏拥有,余下为南华早报拥有。总占地面积为70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6.26万平方米,商业2.37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8。 后清水湾电视城作为有限公司(又称“无线电视”或“TVB”)及旗下部份公司的第二代总部。于1991年,电视城道具仓发生五级大火,整个道具仓被烧毁,其后于原址重新兴建。 清水湾旧电视城地块连同毗邻的邵氏片场,总面积达85万平方呎,由于所处位置为西贡豪宅地段,极具重建价值,一直令各大发展商关注。 最早有关这个项目的收购案,要追溯到九十年代,发生在邵逸夫与郭鹤年之间。 历史资料显示,郭鹤年与邵逸夫原是商场上的好友。1988年,应邵逸夫要求,郭鹤年从澳洲帮庞雅伦手头接过电视广播的前身香港电视31%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邵逸夫则持有34%股权,为大股东。 后来,香港电视分拆为电视广播及电视企业,前者经营传媒,后者则做出版及华星娱乐等。 作为副主席的郭鹤年,由于无话事权,自1991年开始开始逐步减持电视广播股份,同时却将筹码押注到电视企业,暗中部署全面收购战。 冲突正式爆发是1996年2月13日,郭鹤年在事前并未通知邵逸夫的情况下,用旗下南华早报向电视企业进行敌意收购,觊觎的正是电视企业旗下清水湾电视城地皮。南华早报当时以每股5.5港元新股,换取两股电视企业股份,收购总代价约3.57亿港元。 邵逸夫随后以邵氏兄弟名义于同年3月中提出反收购电视企业建议,每股代价为2.55港元现金,共涉资7亿港元。 郭鹤年迅速进行还击,提出每股现金2.75港元代价,将敌意收购升级。 小股东见价格吸引,自然乐意接纳收购,邵氏也随即收手,于3月底同意南华早报全面收购电视企业。 在该次收购战中,郭鹤年成功收购电视企业股权,邵逸夫则通过放手电视企业套现4.5亿港元。收购战后,港媒指邵郭二人关系转为冷淡。 再后来,电视广播鉴于清水湾项目设施不敷应用,于1998年开始筹划兴建新总部。1999年4月落实迁入将军澳工业邨,2003年9月最后一个搬迁到电视广播城的部门——无线电视新闻部迁离后,清水湾电视城正式结束其历史任务。 申请重建 杨国强筹资百亿洽购 在搬迁总部的同时,邵氏于2002年便已申请将上述地盘发展为住宅及商业项目,但因项目涉及扩阔清水湾道等交通及环境问题,令发展计划一拖再拖。 至2006年10月,该项目终于获香港城规会批出规划许可,但因换地补地价谈判与政府一直未达共识,此后7年多一直未有发展,乃至规划许可即将过期。 过往资料显示,彼时申请地盘涉及清水湾道旧电视城及邵氏片场,地盘面积约84.56万平方呎,拟规划为综合发展区,申请人拟议综合住宅、商业和住宿机构发展,并申请略为放宽发展限制以容许额外3342平方呎的住用楼面。 虽然项目发展停滞,但是凭借地段优势,先后获得不少富豪的垂涎。 2006年,传出邵氏将被收购消息,这次收购方的主角是新鸿基。 其时消息称,为了顺利收购邵氏,新鸿基郭氏兄弟曾拉来世交——时代传媒冯永发共同收购邵氏。新鸿基意在邵氏手中香港清水湾土地,而冯永发则意在TVB。 观点新媒体过往报道显示,冯永发的父亲冯景禧曾与新鸿基创始人郭得胜及李兆基共同创业,后各自经营。冯、郭、李三家交情深厚。 彼时,邵逸夫通过其私人公司邵氏控股间接控股TVB。邵氏兄弟公司市值89亿港元,邵氏控股持有其近75%股权,而邵氏兄弟和邵逸夫基金又分别拥有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26%和6.23%股权。 在新鸿基宣布收购邵氏之后,李泽楷主持的(PCCW)开始加入收购邵氏的行列,嘉里集团郭鹤年也再次成为收购队伍中的一员。 2008年,邵氏将被收购的传言再次传出,这一次收购队伍成员更多,杨国强也在其中,并且是最受关注的一个。 2008年5月14日,邵氏第一次通过公告正式宣告有可能出售公司相关股份。传言称,由于邵逸夫夫妇年事已高,有意出售其持有的邵氏兄弟75%股权,并开价最少100亿港元,香港与内地甚至国外多个资本财团均被传有意竞购。 率先透露收购邵氏的是凯雷和黑石,但进展似乎不太顺利。其他意向方还包括其士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周亦卿、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刘銮雄、亚洲电视有限公司前主席邱德根等。 2008年5月25日,恒基兆业李兆基透露,他已向杨国强提供30亿港元个人贷款,作为收购邵氏股份的周转之用。李兆基还强调,他只是借贷给杨国强,无意干涉电视广播的运营,也不会占任何股权,把这项交易看作一项投资。 至此,杨国强收购邵氏传闻被证实,并成为了其时收购邵氏最有可能成功的大热人选。 因为杨国强在此轮竞争当中是唯一拥有香港身份证的“香港人”,嘉里集团与黑石均属外资,唯有杨国强符合香港《广播条例》中有关持有免费电视必须是香港人的规定。 有分析指,作为内地开发商,比起TVB的控制权,杨国强显然更为看重彼时价值54亿港元的清水湾地盘。 但也有消息指,杨国强至少在消息传出之前六个月,已开始研究收购邵氏以控制电视广播,但一直要解决资金上的安排。为了进行交易,杨国强于2008年5月已筹集大约70亿港元贷款,尚差30亿到40亿港元,分析人士认为,不排除此部分资金由碧桂园提供。 之后又有消息称,杨国强不但获得了李兆基的支持,拿到30亿港元贷款,另外还从花旗银行获得了70亿港元贷款。据2008年6月上旬报道,在花旗集团协调安排下,银团贷款方案预计将在之后的一到两周签署,杨国强计划争取78亿港元左右的美元贷款,以收购邵逸夫手中邵氏股权融资。 这时,《南华早报》却援引未透露姓名的消息来源称,控股权出售已被暂时搁置。但市场预计邵逸夫出售邵氏75%股权的行动或不会完全停止,杨国强仍在为此次交易寻求银行融资。 有关收购消息纷至沓来,却难有统一。 当年6月11日,有报道援引市场消息人士的话称,世茂主席许荣茂正在努力安排银行贷款,以收购邵逸夫掌管的电视广播。 至当年6月16日,更有报道称,邵逸夫已向杨国强提供35亿港元贷款,用于帮助他竞购邵氏控股权。 据知情人士回忆,当时杨国强计划自己出资30亿港元,向李兆基借30亿港元,其余则由超级富豪刘銮雄借出。但邵逸夫夫人方逸华(时任邵氏兄弟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主掌电视广播管理工作)担心大刘巨资介入会影响其管理地位,因而建议由邵氏借钱给杨国强。 7月初,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更证实,邵氏主席邵逸夫愿意接受杨国强“分期付款”,使得杨国强收购邵氏已经无限接近成功。 但俗话说,世事难料,就在外界以为一切将尘埃落定之时,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邵氏兄弟2008年10月14日发布公告宣布,由于当前金融市场状况不佳,所有关于大股东可能转售股份的谈判已经终止。 杨国强这场收购,纷纷扰扰半年多,最终归于平静。 尘埃落定 郭广昌香港建楼 叫停股份转让三年后,2011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26%权益,包括香港清水湾地皮,被悄无声息地售予“壳王”陈国强牵头组建的一个财团Young Lion,代价仅62.64亿港元。 又一个三年过后,2014年5月,有消息人士爆料,这宗曾让诸多地产大佬奋力拼抢的黄金宝地已被复星集团收归囊中,成为其在香港投资开发的第一个项目。 2014年5月5日,复星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时表示,近期投资的香港土地,并不构成公司须予公布的交易。尽管并未透露更多细节,但上述说法显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笔交易的真实性。 据介绍,这桩生意是经过项目组7个月全力推动之后,在2014年1月29日,复星与Young Lion签订股权收购协议,而后于3月27日正式与邵氏完成合作协议签署。 最终在2014年3月31日完成项目交割,复星完成收购香港清水湾项目100%的股权,并与合资方邵氏在该项目中分别持股60%及40%。至此,邵氏片场的归宿终于尘埃落定。 当时,清水湾项目仍是一片旧厂址,不过政府规划宣布可以进行住宅开发。有专业人士曾预估,地块未来总销售金额将会超过160亿港元。 但在香港进行项目重建,规划审批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民众意见也是一个因素。 2014年7月,复星提出的相关西贡清水湾前邵氏影城重建计划,遭港大教授和周边业主等一致反对,认为片场及行政楼有历史意义,同时也认为项目会影响周边地区交通。 消息指,城规会咨询期间共接获6份意见,全部都是反对,包括港大客席教授狄丽玲提出片场及行政楼的保育价值,附近银湾花园业主委员会则担心,项目附近屋苑的水渠及对消防出入通道的影响,而科大则去信指关于发展对清水湾道交通的影响。 之后,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古咨会)于2015年将整个邵氏片场建筑群评为一级历史建筑,其后更为建筑群内的建筑物逐一评级。 该会于2016年将邵氏片场行政大楼列为一级历史建筑;另外将1至6号录影厂、片仓及配音室、彩色冲印房、邵氏别墅、2至4号宿舍及制片部,于当时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7至10号录影厂、守卫室等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按照评定,一级历史建筑代表该建筑具特别重要价值,须尽一切努力予以保存。二级历史建筑被评为具特别价值,须有选择性地予以保存。三级历史建筑就具若干价值,宜于以某种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筑物,如保存并不可行,则可以考虑其他方法。但由于“一级历史建筑”的身份只是古物古迹办事处的评级,不在《古物及古迹条例》的保护范围之内,意味业主可作清拆。 至2018年,复星国际再就清水湾项目向城规会申建住宅发展,计划建749个住宅单位及183间酒店客房等,并于2019年3月获城规会通过。 据城规会文件显示,该项目地盘面积约84万多方呎,包括5万方呎政府土地;采“寓保育于发展”模式推展,当中标志性的邵氏行政大楼、毗邻的片仓及配音室将获原址保留,并改装为包含文物展示场地的商业设施,让公众可以参观及使用;一号录影厂、邵氏别墅部分外墙、制片部及等部分将会被保育。 此外,项目于2022年初获政府批出补地价,每平方呎楼面补地价约6000多港元,涉及金额约63亿港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邵氏片场项目于完成补地价程序后可随即上马发展,综合市场估值,项目日后市值可达约210亿至230亿港元。 而据屋宇署最新批出的建筑图则文件显示,该项目共获批建38幢建筑物,其中37幢为住宅,包括14幢3层高洋房、23幢楼高6至11层的分层住宅(部分建于两层地库或一层停车场之上),另设一幢会所设施,可建总楼面约105.1万平方呎。 至此,原邵氏片场重建工作终于获得阶段性进展。 从第一份规划方案提交,到2022年获批建筑图则,时间已走过20载,但复星的任务仍未结束,项目酒店部分规划并未获屋宇署批出。 香港传真 | 一座城市里的漫游与画像。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时隔半年保证金大涨逾118倍 天价锂矿控制权将花落谁家?
- 上市公司亟待从三方面补齐治理短板
- 泽达易盛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下达,投资者索赔征集开启
- 通胀威胁到了能源转型 欧盟风电目标恐难达成
- 低估值央企接力爆发!新能源板块集体拉升,千亿龙头大涨,多只热门医药股却跌停…什么情况?
- 首批登陆瑞交所企业GDR解禁在即 专家称大规模兑回概率低
- Mysteel解读:苹果终端成交低迷 市场悲观情绪加剧
- 又一险企获股东增持!保险股行情修复继续 11月以来已上涨20%-30%
- 上海豪宅市场高度活跃,有房源2年单价翻倍 专家:交易量未出现明显波动
- 华扬联众董事长涉嫌操纵市场,一周内六位上市公司董事长被立案
- 财政部部长刘昆出席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21次部长级视频会议
- 房地产市场再迎利好:“金融十六条”官宣,如何影响楼市?
- 经济衰退趋势加剧 英国11月综合PMI仍接近21个月新低
- 融资暖流涌动 优质房企占得先机
- 三星相机模组品牌升级,下一代或叫做“XISO-CELL”
- 数据资产将列为“第四张表”?业内热议未来发展方向
- 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启动 LNG保供能力将增加2.5倍
- 资本运作与终端销量双双遇冷,威马汽车IPO关键时刻全员降薪
- 残疾人可报考公务员有风向标意义
- 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维权报告 丰巢、波司登、资生堂等企业被点名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