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银行理财“不保本”了?
经济日报 银行理财“赔本”近期频频登上热搜,不保本扰动投资者预期。为啥客观地看,银行在打破刚兑、理财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过程中,不保本银行理财出现净值回撤甚至“浮亏”,为啥符合市场规律,银行也将成为常态。理财投资者应树立理性、不保本长期的为啥价值投资观念,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应投资组合。银行 此前,理财银行理财经历了较长的不保本“保本保息”时期,让投资者误认为投资理财没有风险、为啥稳赚不赔。银行究其原因,彼时的银行理财并非真正资产管理产品,而被异化成“高息存款”产品。 从法律层面看,存款产品与资产管理产品是有严格区别的。前者“保本”,属于债权债务关系,后者不“保本”、收益随市场波动变化,属于信托关系,即“受人之托、代客理财”。 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后,出于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市场发展考量,银行理财开始转型、整改,普遍转为净值型产品,投资者每日可看到该产品的净值变化,紧随市场或涨或跌。 但需注意,由于“资管新规”过渡期截至2021年12月末,在此之前,投资者并未明显感受到银行理财的收益波动。 进入2022年,绝大多数银行理财完成整改,加之进入3月份后,国内外权益市场出现短期大幅调整,债券市场收益率也低位震荡,因此,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甚至跌破净值,引发高度关注。 分析近期变化,具体原因有三。第一,全球流动性趋紧,美国股票、债券市场波动加剧,海外市场对A股和债券市场形成一定压力;第二,俄乌地缘冲突加剧了全球的通胀担忧,强烈冲击着国际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快速上升;第三,世界经济前景仍不明朗,海外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对一季度经济活动带来压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需意识到,银行理财“保本”时期,投资者看似获取了稳定收益,但无形中也损失了本属于自己的超额收益;不再“保本”后,尽管可能暂时亏损,但若市场行情上扬,所有收益也归投资者所有。 不过也要承认,与国际市场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相比,我国银行理财的投研能力还有一定差距。接下来,期待市场给予更多耐心,金融机构需加快修炼内功,投资者也应秉持理性心态,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推动我国资产管理市场持续完善、不断成熟。 来源/经济日报头条号(作者郭子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李亚华:建议农商银行实行差异化的资本充足率考核政策
- 美联储纪要:通胀下降速度比预期慢,预计将继续加息、经济将放缓
- 北京: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76.5%
- 旭辉控股集团回应离岸债务支付相关事宜:集团商业营运维持正常,正与债权人推进达成友好解决方案
- 加密货币史上最大破产案背后:FTX“病入膏肓”,上百亿美元“窟窿”无望填平
- 丁磊在吃饭时突然叫雷军帮忙做一批超大尺寸电视,结果……
- 美媒:高通胀加重生活负担 超三成美国人无力按时支付账单
- 午评:指数横盘后拉升创指涨1.09% 医药医疗股强势反弹
- 疑购“运损”保时捷,浙江女子诉4S店要“退一赔三”
- 徐梦桃:这盏灯,为国而亮!
- 外汇交易提醒:美联储纪要释放些许鸽派信号,美元兑日元创24年新高
- 俄媒:大多数欧亚经济联盟国家改用卢布购买天然气
- 智评理财代销榜|10月代销吸金榜出炉,最高募集规模达43.59亿!
- “白盖鸡油菌能吃吗”需要从演化深处解答
- 拉尼娜事件仍在持续,今年“冷冬”还是“暖冬”?
- 至2025年,上海将建成充电桩76万个,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
- 盛大金禧“爆雷”超190亿 在职销售主管自述贷款冲业绩被套超百万
- Apple Music将登陆Windows:无敌难用的iTunes可以退休了
- 德国总理朔尔茨:与中国“脱钩”完全错误
- 史上罕见!央行连夜发布:万亿超预期大利好!A50拉升,私募“魔女”已出手抄底!上海深夜紧急辟谣!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