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助攻”,增额终身寿“助燃”!银保东风已来?
在人身险市场持续疲软,助攻个险渠道改革尚未见曙光之时,低利代增东风一个不容忽视的额终现象是,银保渠道正悄然崛起。身寿
6月6日,助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银保已《2021年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全年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近1.2万亿元,助攻同比增长18.63%,低利代增东风这也是额终自2018年以来,银保业务连续四年实现正增长。身寿
这样的助燃增长势头或仍将在2022年延续。一季报数据显示,银保已部分上市寿险公司一季度银保渠道的助攻保费增速远超个险渠道。从产品端来看,低利代增东风拥有锁定长期利率优势、额终现金流规划灵活、对险企资本金消耗较小的增额终身寿险,渐渐成为银保渠道销售的爆款。
俨然,不确定的时代,人们总是希望寻找一丝确定性的答案。
《报告》显示,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持续站稳万亿规模,实现原保费收入达11990.99亿元,同比增长18.63%,较2020年12.6%的保费增速上升了6.03个百分点。
从保费收入占比来看,2021年银保业务保费规模已超人身险公司保费总量的1/3,同比上升3.73个百分点。而据《中国保险年鉴》显示,在2019年,寿险公司银保渠道的保费占比还仅为27.7%。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多年前银保渠道偏好销售低价值、趸交的短期年金险产品,随着2017年监管134号文的落地,银保渠道开始向高价值的终身寿、养老年金等期交产品转型,银保渠道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报告》显示,2021年各家险企更加重视业务结构和价值增长,持续扩大期交业务规模,实现了新单和期交业务双升。2021年银保业务新单原保费收入为7040.86亿元,同比增15.05%。其中,新单期交原保费收入为2677.56亿元,同比增19.04%。
除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外,人身险市场银保渠道的竞争态势也愈发充分,《报告》披露,2021年银保业务排名前十公司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其中,新单排名前十位公司的保费合计为3578.5亿元,占总保费比重为50.82%,下降4.18个百分点;期交排名前十位公司保费合计为1397.4亿元,占比为52.19%,亦下降6.01个百分点。
不过从人员投入力度情况看,2021年末人身险公司的银保业务渠道专管员总人力数为18.44万人,较上一年度下降了5.13%。但国寿寿险、华夏人寿、、泰康人寿等10家险企的期末人力普遍超过5000人。
实际上,2021年很多大型险企已将银保渠道摆在重要战略地位,如就提出打造“新银保”模式;太保寿险则取“芯”字来冠名其银保发展战略,表示将坚持走价值银保路线;友邦集团更是投入120亿真金白银入股中邮人寿,弥补银邮渠道短板。
种种迹象皆折射出,银保渠道正在重回险企战略视野。
进入2022年,大型险企对银保渠道的加码仍在续写,这一点从上市险企一季报数据中便不难看出。
一季报显示,得益于公司构建多元化渠道格局,银保业务聚焦战略渠道,聚焦价值,加快“芯”业务模式打造,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116.66亿元,同比涨幅高达892.9%。除太保寿险外,新华保险一季度银保渠道保费收入也实现较快增长,渠道总保费收入为212.41亿元,同比增长25.7%。
然而,与银保渠道保费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述两家险企的个险渠道保费增速均有所下滑,其中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新华保险个险渠道保费收入下降5.3%。
其实,除了保险机构纷纷加大银保渠道投入外,今年一季度,在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理财产品销量低迷的背景下,不少银行也通过代销保险产品实现创收。
如2022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04.29亿元,其中代理保险收入为54.71亿元,也就是说,保险代理收入已占到公司财富管理总手续费佣金收入的半壁江山。此外,今年一季度招行代理保险产品收入也实现超60%的同比增长。
不止招商银行,今年一季度,代理保险收入也同比大增46%至7.17亿元。平安银行在一季报中分析称,一季度该行积极布局新业务赛道,把握寿险市场机遇变革,强化银保业务升级和队伍建设,打造三高新财富队伍。
在产品体系上,平安银行借助集团综合金融生态优势,大力提升保险产品的多元性和竞争力,聚焦“养老年金+康养”、“终身寿+信托”等产品组合。队伍建设上,打造精英团队,截至3月末,累计入职600余人,并逐步带来产能贡献。
银保渠道的逐步崛起,不仅需要险企与银行的双向发力,更需有契合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出现,毕竟没有市场愿意买单一切都是空谈,而近两年银保渠道的热销产品当属增额终身寿险。
《报告》就指出,2021年资金灵活度更高、用途功能更加多样的增额终身寿险脱颖而出,终身寿险占人身险银保业务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七席,成为绝对的销售主力。
“A智慧保”梳理发现,2021年销量排名居前的增额终身寿险包括:中邮人寿的年年好邮保一生A款终身寿险、华夏人寿的南山松(鑫享版)终身寿险、大家人寿的久安21终身寿险、阳光人寿的臻鑫倍致终身寿险、国华人寿的传家福终身寿险(尊享版)等。
不得不说的是,增额终身寿险的走热并非偶然,而是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切中了银行中高端客户追求财富保值增值的理财需求。
众所周知,增额终身寿险有着产品期限长、保额与现金价值逐年递增的功能,相比于传统终身寿险,它的长期储蓄和理财优势更明显。而为了保证产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增额终身寿险通常还支持减保和保单贷款。
当前,增额终身寿险的预定利率大多为3.5%,从长期储蓄的角度看,在利率下行难以逆转的趋势下,增额终身寿险可以为客户较早锁定长期且相对较高的无风险利率。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测算,考虑到增额终身寿险具有保额递增的特点,通常现金价值与有效保额在保单存续15 年后基本一致,因此减保将为客户带来保本且高于银行存款的投资收益水平。
此外,从产品特性看,由于增额终身寿险对资本金消耗小,并可对险企形成一定的价值贡献,因此也是保险机构乐于推广的寿险产品。
不过,对于增额终身寿险热销的可持续性,上述研报也指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增额终身寿险面临较大的利差损风险,长期来看,险企恐或会考虑降低预定利率或降低减保权益限额等来应对利差损风险”。
这也不难预计,未来若险企调低增额终身寿险的预定利率,该类产品的吸引力也恐将有所减弱。
结 语
某种意义上看,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银保渠道给了险企保规模的”确定感”,而增额终身寿险又给了银保渠道客户财富保值的“稳定感”,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助推了银保渠道的强势崛起,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但对于处在转型深水区的一众险企来说,如何发展好银保渠道、用好银保渠道,无疑是更重要的事。
来源:A智慧保
(责任编辑:综合)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张燕生:跨境电商有望成为外贸增长强大引擎
来源:经济参考报“跨境电商作为新工业革命条件下一种新型贸易方式,有可能成为助推未来30年发展的强大引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发言中提出。张燕生分析,近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多重挑战,中国 ...[详细]
-
根据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7月9日,花旗银行持有股份1.63亿股。而到7月11日,花旗银行持仓增加2.25亿股至3.88亿股,占比35.39%。众所周知,巴菲特在2008年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在港股认购 ...[详细]
-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国家公路网规划》12日对外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国家公路网到2035年的布局方案,总规模约46.1万公里。根据《规划 ...[详细]
-
谭乔对《谭谈交通》享有创作者的权利吗?谭乔可以主张《谭谈交通》的表演者权和肖像权吗?成都广播电视台是《谭谈交通》的合法著作权人吗?文丨游云庭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识产权律师)据媒体报道,知名 ...[详细]
-
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全方位对标同行业头部企业…国资委最新要求!
“各中央企业和各地改革三年行动工作台账完成率均超过98%。”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9月1日召开的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补短板强弱项专题推进会上如 ...[详细]
-
俄油价格上限进退两难:达不成或涨到140美元 达成或高至380美元!
财联社7月12日讯编辑 马兰)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将于周二晚间,在东京与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会面,双方将讨论此前在G7会议上商定的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提议。今日早些时候,美国财政部一名高级官员表示,如果不采 ...[详细]
-
上海城市发展再增新支点:推动宝山、金山南北地区转型发展,15项配套政策已到位
该《实施意见》以宝山区、金山区为主要对象,旨在推动南北地区转型发展,加快塑造“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城市空间新格局。记者 |杨舒鸿吉2022年7月12日,上海市政府新闻举行发布会, ...[详细]
-
抛弃汽车本身?前Uber首席科学家完全在仿真模拟中进行人工智能驾驶员的训练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制造无人驾驶汽车是一项缓慢而昂贵的业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这项技术仍处于试点阶段。拉克尔·乌尔塔森Raquel Urtasun)认为她可以做得更好。2021 ...[详细]
-
今年以来,资产配置和基金选择的难度显著加大。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带着随经验累积而持续迭代进化后的投资理念与框架,兴业基金研究部权益研究总监邹慧又一次和中国证券报记者展开对话。邹慧是一位市场少有的拥有1 ...[详细]
-
社交平台Facebook脸书)母公司Meta引入“末位淘汰制”。当地时间7月11日,据《华尔街日报》,Meta要求工程经理明确并清退表现最差的员工,以此在经济下滑中控制成本。报道称,Meta远程工作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