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剪刀差”收窄 并购重组生态酝酿变局
● 本报记者 任明杰 “今年以来我们的剪刀差并购重组业务只过会1单,在审3单,估值即便这样也是收窄生态市场第一了。”华泰联合证券执行董事、并购变局并购业务负责人劳志明日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重组近年来,酝酿随着A股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剪刀差优质资产纷纷寻求IPO。估值在“跷跷板效应”之下,收窄生态一度火热的并购变局并购重组市场持续降温。 与此同时,重组小市值公司IPO和被并购的酝酿估值“剪刀差”持续收窄,沿着产业链做纵深整合的剪刀差并购重组日益增多,A股上市公司之间的估值并购“A吃A”逐渐常态化,新的收窄生态变局已现端倪。 跷跷板效应 张洋(化名)是A股某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投资部门负责人,“外延式扩张”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成长逻辑。让张洋发愁的是,公司已经一年多没有项目“入账”。“一些跟踪了很长时间的项目,我们准备洽谈收购时,对方突然打算IPO,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随着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IPO保持常态化。Wind数据显示,从2018年的105家到2021年的524家,A股IPO年复合增长率达70.88%。而并购重组上会项目数量从2015年的336个降至2021年的47个。 “相较于被并购,IPO不仅能融资,还可拥有自己的上市平台以实现独立发展。”劳志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IPO是很多企业家的梦想,所以随着IPO通道的持续畅通,并购重组市场的优质标的大都奔着IPO去了。” 并购重组标的急剧减少,优质标的更是凤毛麟角。联储证券并购业务负责人尹中余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2021年有47个项目上会,但有6个未过会,主要问题体现在持续盈利能力、业绩预测合理性、商誉占比等方面,归根结底是并购标的持续盈利能力不佳。” “有合作关系的几家投行已经很长时间没给我们介绍项目了。”张洋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作为并购重组市场上的龙头券商,华泰联合证券也感受到了凉意。“我们拓展业务面临不小的压力,不少投行更是放弃了并购重组业务。”劳志明表示。 一些投行人士曾以为2021年并购重组市场已“跌到地板上”,但没想到2022年情况也不乐观——截至目前仅有7个项目上会。“从买方角度看,面对2022年的复杂环境,上市公司外延式扩张更谨慎了。”市场人士王骥跃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估值差缩小 “我们正在操作一个并购项目,标的是一家每年八九千万利润的公司,按理说已经达到IPO标准,但公司还是选择被一家大型产业集团并购。”尹中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并购重组市场持续遇冷的同时,积极因素正悄然酝酿。 “A股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并不意味着IPO更容易。对于质地一般的小公司而言,上市要卖出好价钱越来越难。”劳志明指出。 随着市场更趋成熟和理性,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屡见不鲜。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A股上市的95只新股中,24只上市首日即破发,占比达25.26%。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市值公司的市值持续缩水。联储证券以105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2020年以注册制方式发行上市且2020年扣非净利润为0.5亿至1.5亿元)统计发现,从上市首日到2022年3月15日收盘,市值40亿元以下的从8家增至67家,70亿元以上的从55家降至17家。(下转A02版)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RCEP红利持续释放 助力企业轻装前行
- 光大期货:2月1日软商品日报
- 荷兰国际银行:欧洲央行料加息50个基点 驳回市场的降息猜测
- 2023年2月3日涨停板早知道:七大利好有望发酵
- 反复鸽!法拉第未来再次推迟交付,第三季亏超1亿美元
- “保壳大王”*ST皇台扭亏为盈,博士董事长赵海峰6万年薪神助攻?
- 就是不认通胀放缓!美联储甚至发明了新标准:“超级核心”通胀
- 1月981只券商公募产品比拼:近三成收益率超5%,财通、东证、华泰旗下产品领先
- “此访具有象征意义”!西方制裁俄背景下,古巴国家主席访问莫斯科
- 恒瑞医药人事变动频繁?董事长孙飘扬独家回应
- 去年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038.5亿元
- 中粮期货:美联储货币政策松动,金价继续攀升?
- 北方国际签署印尼中加里曼丹炼化厂EPC合同
- 本田电动化又进一步!与通用联合研发的氢燃料电池今年将投产
- 银行加大消费贷推广力度 利率最低降至4%以下
- 黑田东彦潜在继任者:日本央行或将在2023年迈向政策正常化
- 成都:大可不必抢购囤积
- 招银国际:予美东汽车买入评级 目标价25港元
- 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游 推广疼痛综合管理
- 美联储维持鹰派立场还有什么“新借口”?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