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市下“固收+”如何攻?如何守?博时“固收+”团队透露投资秘笈
每到基金年报季,固收+明星基金经理们对于后市的震荡解读都会引发一阵热烈讨论。作为这两年震荡市中的市下“当红明星”,“固收+”基金经理们对于市场的何攻何守看法格外吸睛。
震荡市下“固收+”如何攻?团队透露投资如何守?随着博时基金旗下基金陆续披露2021年基金年报,过钧、秘笈王申、固收+邓欣雨、震荡卓若伟等“固收+”专家对市场的市下解读也浮出水面。
2022年可能出现宽货币加宽信用的何攻何守政策格局
博时首席基金经理、混合资产投资部过钧,团队透露投资擅长大类资产配置,秘笈对海外宏观市场的固收+分析也是其特长之一。过钧认为,震荡2022年的市下主线是框定红线下的稳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稳增长成为新的政策基调, 但同时也继续保持了“房住不炒”和“隐债不增”的两条红线,表明更多要通过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来达成稳增长的诉求。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对政策执行力度的容忍度,决定了宽信用对冲的节奏。“我们预计社融和经济增速在2021年4季度见底,2022年的经济有望企稳。PPI 将高位回落,CPI 可能走出前低后高走势,但依旧较为温和。在出口同比增速可能回落、地产链进入新常态和消费受疫 情影响较大情况下,投资可能要进一步发力,2022年可能出现宽货币加宽信用的政策格局。”
对于海外市场过钧表示,美联储的TAPER和加息既是对通胀压力的应对,也是美国对过去几年放水政策的纠偏。但由于两国在抗疫政策和经济政策上不同选择,造就了本次货币政策上的分化。中国不会完全不受美国紧缩货币的影响,但影响幅度相比过去要更可控。
博时固定收益研究部总经理、研究总监王申则擅长以基本面为出发点,自上而下把握各类资产的周期波动规律,他管理的博时宏观回报也是博时“固收+”的代表产品之一。在他看来,2022年宏观环境和资本市场面临比较复杂的情况。一方面,海外利率中枢的抬升引致高估值资产的波动率抬升,并从利差和跨境流动性两个方面对国内流动性环境和资本市场形成影响;另一方面,围绕地产下行对基本面带来的巨大波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能够预期到 的政策各类对冲的托底、缓和,将同样能够预期带来基本面和资本市场的波动率抬升。
利率债或区间震荡,权益市场看好低估值和旧经济
“固收+”产品以债券打底、权益增强,横跨股债两大市场。对于固收市场,过钧认为,2022年利率债市场可能更多表现为区间震荡,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信用债市场则要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
对于权益市场,他认为在稳增长宽信用下可能出现再一次的风格切换,低估值和旧经济有望跑赢大盘,而成长股则需要真正的成长业绩来应对市场更苛刻的审视,只有估值合理、增长强劲的个股才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同样,风格轮动也会影响转债市场,在整体估值不便宜的情况下,正股的表现将比估值指标更多地影响转债的表现。”
相比之下,博时恒悦基金经理陈鹏扬的态度则更加乐观。在他看来,债券投资方面,宏观环境和政策对债市仍然较为有利,在债牛未尽的背景下将积极配置信用资质优、期限适中的固定收益资产,择机把握稳健型的可转债投资机会;权益市场则会继续坚持赛道、格局和估值相结合的投资方式,聚焦在趋势上的好公司里面,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的个股研判,以合适的价格去持有好公司。
此外,博时稳健回报基金经理邓雨欣详细分析了可转债市场的机会,在可转债市场呈现价格和估值均偏高局面下,结合震荡的权益市场判断,一方面高价高估值的个券品种性价比已很不足,赔率过低,建议回避此类贵的东西,并关注赎回风险;另一方面,顺着股票市场主线阶段性交易可转债将显得特别重要,把握交易机会并且不恋战,自下而上从正股角度挖掘可转债品种。
争取获得有竞争力的绝对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债市场双双震荡的背景下,谨慎甄别、严控回撤也成为博时“固收+”团队的关键词。
“2022年将成为宏观大年,也可能是资本市场波动率明显加剧的一年,在组合管理上对于做好宏观的前瞻预判、对于组合净值的波动率控制、以及在高波动状态下为组合寻找和争取把握绝对收益机会,都提出了比较严苛的要求。”王申认为,组合会保持债券部分的灵活交易以及对信用债的分散配置,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争取获得稳健的固收回报;而在权益方向则继续从盈亏比的角度进行稳健配置,争取获得有竞争力的绝对收益。
博时恒盛一年基金经理卓若伟表示,对高估值个股会更加谨慎,需要谨慎甄别基本面逻辑可以进一步强化、估值和增长持续性相匹配的结构性机会;积极挖掘低估值方向的投资机会。“在债牛未尽的背景下,我们将积极配置信用资质优、期限适中的固定收益资产,择机把握稳健型的可转债投资机会。”
风险: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热点)
-
迪士尼首席执行官发生重大变化:罗伯特·艾格“临危受命” 卸任不到一年又归来
“以善待人,用公平和同理心对待每一个人”“拼死创新,如果你做事的出发点是对新兴或未经测试的事物的恐惧,那么创新就无从谈起了”。《一生的旅程》一书中,有着大量罗伯特·艾格Robert A. Iger)的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今天5月26日)上午10:00,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5场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松江区副区长顾洁燕、集团副总 ...[详细]
-
上海高三、高二学生6月6日起返校复学,初三学生6月13日起返校复学
记者 方卓然2022年5月26日,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通报,综合考虑疫情防控形势、学校复学前的准备工作进展、以及考生线下学习的必要时间等因素,经慎重研究并报市 ...[详细]
-
5月26日消息,美股周三收高,纳指上涨1.5%。今日港股开涨0.50%,截至午盘,跌0.13%,报20145.80点;国企指数跌0.17%,红筹指数跌0.13%。航运及港口股拉升,盘中停牌,停牌前涨超 ...[详细]
-
未盈利成长股遭投资者抛弃 二手车平台Carvana今年暴跌97%
随着投资者越来越担心二手车的价格持续下跌,线上二手车经销商Carvana(CVNA.US)的股价几乎跌至历史最低点,今年迄今已暴跌97%,目前报6.99美元。该公司曾被吹捧为二手车行业的颠覆者,但投资 ...[详细]
-
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银行信贷怎么做?稳存量、扩增量、创新“活水”持续灌溉
记者 徐川受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影响,近期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环境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作为发展的主力军,小微企业的生存情况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至关重要。人民银行今日上午印发通知,对于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小微企业 ...[详细]
-
5月26日,在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双碳之策”分论坛上,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表示,建筑节能的减碳量最大,是解决碳排放问题最基础、最容易、投入产出最好、最经济的方法。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的是要 ...[详细]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5月26日,上证报从安徽省发改委官网获悉,为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快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南市、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以“智联世界 元生无界”为主题的2022第五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9月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一场科技大秀和思想盛宴在浦江两岸徐徐开启。大会开幕式重磅邀约全球顶级学者,畅聊人 ...[详细]
-
参考消息网5月26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瑞士制药公司罗氏25日宣布,公司及旗下单位已研发出三款检测猴痘病毒的快筛试剂。报道称,全球约有20个非洲以外的国家通报猴痘病毒病例,此前猴痘在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