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保监局:警惕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陷阱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陈旭)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25日发布风险提示,北京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套路多,银保存在三大风险,监局警惕阱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非法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代理提醒广大消费者,处置认清非法代理真面目,信用保护个人财产和信用权益。卡债 “全额免息”“停息挂账”“停止催收”,北京这些看似“诱人”的银保广告背后,隐藏着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的监局警惕阱诸多套路。北京银保监局介绍,非法近年来,代理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以“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的处置名义,冒充法律工作者骗取消费者信任,信用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甚至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据介绍,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主要存在四大套路。 套路一:假冒专业人士发布虚假广告。非法组织或个人冒充律师、银行员工或相关专业人士,在网络平台发布“全额免息”“征信修复、洗白”“专业反催收”等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编造虚假成功案例,删除不利评价,以“维权不成功不收费”等虚假承诺,欺诈诱骗消费者。 套路二:诱导获取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非法组织或个人谎称处置信用卡债务,诱骗消费者获取其个人敏感金融信息,并向消费者收取高额的代理费、咨询费或手续费。 套路三:怂恿消费者恶意“逃废债”。非法组织或个人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违背诚信原则,伪造贫困、重病、残疾等证明材料,错误套用法律法规,使用固定投诉模板,恶意逃避债务,最终导致消费者跨越法律底线。 套路四:切断正常维权渠道。非法组织或个人诱导消费者采取过激行为不当维权,甚至以扣押身份证等手段胁迫消费者以维权为名反复升级投诉,阻碍消费者与银行之间的正常协商,从中攫取非法利益。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存在三大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隐患多,个人信用受损影响大,个人资金损失风险高,不仅会加重个人债务,还会对个人征信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面临伪冒办理、被动参与洗钱等违法犯罪的风险。消费者应认清非法代理真面目,全面清晰了解信用卡功能,避免“冲动消费”“过度消费”,避免造成个人钱财和信用“两空”。(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热门中概股周一多数下跌 哔哩哔哩跌超8% 京东跌超6%
- 王健林:断臂轻身返牌桌
- 荣丰控股收购踩雷,控股股东拟大举套现,谁将成接盘侠?
- 王林清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案,判了!
- 法拉第未来三季度亏损1亿美元,FF 91交付再延迟
- 光大证券迎来新任一把手:光大银行副行长赵陵出任党委书记
- 木头姐的“悲惨2022”:旗舰基金持仓股“全军覆没”
- 中金公司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黄朝晖:服务实体经济 打造全链条能力的高质量证券公司
- 成都:大可不必抢购囤积
- 评论:三分钟读书视频,侮辱智商
- 内地与香港直通车或面临永久停运,百年城际将驶进历史
-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人民共和国”任命驻俄特命全权大使
- 在鄱阳湖边等水来
- 辽宁营口市主城区实施24小时交通管制
-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落实“23+10”加大对市场主体纾困支持
- 铁轨上拍“美照”身后便是火车,摄影师被行拘在校女生被罚款
- 专家:加快完善契合国企等各类型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扭转国企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的趋势
- 汽车产业链企业采埃孚复工复产:设备利用率已达到100%,赶回之前落下的产能
- 罕见Apple-1电脑正在被拍卖 有乔布斯手写序列号
- 神龙汽车暂缓两室一厅计划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