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号”实验首次实现1200公里地面站间量子态远程传输
近日,墨子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验首次实现在远距离量子态传输方面取得重要实验进展,公里实现了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传输的地面新纪录。 前述团队潘建伟院士及同事彭承志、站间陈宇翱、量态印娟等在实验中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的远程两个地面站之间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了重要一步。传输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墨子号 早在2012年,实验首次实现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量级的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通过地基实验,地面证明了实现基于卫星的站间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 远距离量子态传输(QST)通常可以利用量子隐形传态来实现,量态是远程构建量子通信网络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多种量子信息处理任务的必要元素。通过远距离量子纠缠分发的辅助,量子态可通过测量然后再重构的方式完成远距离传输,传输距离在理论上可以达到无穷远。 但在实现中,量子纠缠分发的距离和品质会受到信道损耗、消相干等因素的影响,如何不断突破传输距离的限制,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 利用星载纠缠源,向遥远的两地先进行纠缠分发,再进行量子态的制备与重构,是实现远距离量子态传输的最可能路径之一。然而,由于大气湍流影响,光子在大气信道中传播后,要实现基于量子干涉的量子态测量是非常困难的。 在以往实验中,量子态传输的制备方都是量子纠缠源的拥有者,无法真正意义上由第三方提供纠缠来实现先分发后传态的量子态传输。2016年,随着“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研究团队首先实现了千公里的双站纠缠分发,“墨子号”平台为量子通信实验提供了宝贵的纠缠分发资源。 此次,为了克服远距离湍流大气传输后的量子光干涉难题,实验团队利用光学一体化粘接技术实现了具有超高稳定性的光干涉仪,无需主动闭环即可长期稳定。利用该技术突破,结合基于双光子路径-偏振混合纠缠态的量子隐形传态方案,在云南丽江站和德令哈地面站之间完成了远程量子态的传输验证。实验中对六种典型的量子态进行了验证,传送保真度均超越了经典极限。 前述研究实现的千公里距离成为目前地表量子态传输的新纪录,为未来构建全球化的量子信息处理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审稿人评价,“这个实验比以前实验更具挑战性,克服了重大的技术挑战,对未来量子通信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中科大博士后李波和副研究员曹原。前述研究获得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安徽省、上海市等支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陈洪斌:人民币汇率后期会持续上涨吗?
- 何小鹏“停产论”照进现实,这次轮到广汽
- 北京: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的国有房屋减免6个月租金
- 刹车方面存风险 法拉利在中国召回逾2000辆汽车
- 贾跃亭造的新车又要延期!法拉第未来三季度净亏收窄至1亿美元
- 上海长春汽车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多地解决供应链及物流堵点
- 欧元区4月经济意外加速增长 但通胀忧虑加剧
- 新加坡副总理线上参加博鳌亚洲论坛 呼吁亚洲国家推动经济一体化
- 银保监会停售4款保险产品,涉弘康人寿、中华联合人寿、小康人寿
- 北京银行:收到应诉通知书 涉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 飞利浦盘前涨2.76% CavaClear设备已成功治疗了首批下腔静脉滤器摘除患者
- 俄罗斯打击乌克兰军事设施 美元回调、多头“回马枪”
- 人还活着为何会被人祭奠4.3万次?网络祭祀平台乱象调查
- 版号来了,团队没了,为什么倒霉的总是百度?
- 南京首轮土拍成交191.75亿元 房企拿地态度谨慎
- 游客经抢救无效身故,北京环球影城暂关霸天虎过山车
- 建设银行:已完成赎回400亿元次级债券
- 芬兰前总理阿霍:解决数据确权难题,需要全球治理体系
- “安心筹”默认开启额外收费选项 大病筹款资格存疑
- 215万买“理财”,巨亏200多万!古稀老人怒告3.5万亿股份行!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