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研究员手记:建筑减隔震行业的投资机会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工作,摩根强调由灾后救治转变为灾前预防。士丹手记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利华地处欧亚板块的鑫基东南部,受环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金研究员建筑减隔机影响。根据我国地震局记录,震行国内平均每天发生1.9次或大或小的投资地震,超过40%的摩根国土以及一半以上的城市属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因此建筑物的士丹手记抗震减震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8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建筑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利华自2021年9月1日正式实施。鑫基
《建筑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金研究员建筑减隔机发布也意味着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进入爆发元年。《条例》指出:“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震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投资新建学校、幼儿园、摩根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
什么是隔震减震技术?传统的抗震手段是通过提高建筑的梁柱强度和变形能力,即加粗加宽钢筋水泥来达到抵御地震灾害的效果。而隔震减震技术则是通过设置隔震层将建筑物与地面隔开使得传导到建筑物的能量减少,或者通过在建筑物内安装阻尼器,使得上部结构变形减小来达到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相较传统抗震手段,建筑隔震减震技术有明显优势。在高烈度地区运用能够有效降低综合成本,同时运用减隔震技术后的建筑物与传统建筑相比在同等条件下需要的钢筋、水泥等用量有所减少,符合国家碳中和方向。建筑减隔震技术在国内属于刚起步阶段,渗透率仍然很低,但随着《条例》要求的强制执行,该市场有望快速扩容。根据专家访谈调研数据,2021年国内建筑减隔震市场容量约20亿元,《条例》落地后市场有望在几年内快速增长至200亿元以上。随着该技术在国内的认可度提升,除立法规定的应用市场外,住宅等其他非强制要求的建筑和工业领域也有很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拥有较多产能储备和大型项目经验的龙头公司有望率先受益。我们已经看到相关的建筑减隔震公司订单饱满,即将进入业务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
(专栏作者:研究管理部 沈菁)
(责任编辑:焦点)
-
前8月中国百城新房价格累计涨0.14% 宁波、西安、成都涨幅居前
中新社北京9月1日电 记者 庞无忌)8月份,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延续降温态势。中指研究院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100个主要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0.14%,涨幅较去年同期收窄 ...[详细]
-
据中国有色集团纪委和湖北省监委消息:中国有色集团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常委、副董事长,原湖北省宏泰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昌家令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国有色集团纪委纪律 ...[详细]
-
申万宏源2022年Q2行业比较投资策略:基本面尚未出清、关注韧性需求
3月23日,在上海通过网络平台举办了以“三十年峥嵘 迈入新经济”为主题的资本市场春季策略会,深入探讨当下热点话题,共话时代机遇,共商合作大计。会议组织召开了宏观经济、固定收益、资产配置与全球供应链重构 ...[详细]
-
美联储三年多来首次加息,试图对抗目前处于40年来最高水平的通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ll)本周誓言要对不断飙升的物价采取强硬行动,暗示他愿意将加息幅度超过传统的25个基点。对此“华尔街狼 ...[详细]
-
国务院成立河南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11·21”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
11月21日16时许,河南省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8人死亡、2人受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务院决定成立调查组,由应急管理部牵头,公安部、全国总工会、河南省 ...[详细]
-
作者/一财资讯3月23日,发布业绩公告,2021年全年净利润2248.2亿元,去年同期1598.47亿元,同比增长41%;收入5601.18亿元,去年同期4820.64亿元,同比增长16%。值得注意的 ...[详细]
-
标普500指数在过去六个交易日里五次上涨超1%。然而,与股市不同,债市却遭遇进一步抛售。周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2个基点,创2020年4月份以来最大盘中涨幅,至2.06%;30年期国债收益率 ...[详细]
-
电池制造商Automotive Cells CompanyACC)周三表示,计划在意大利建立一家电池工厂。根据3月21日与意大利当局达成的谅解备忘录,ACC将把位于意大利南部泰尔莫利的现有Stella ...[详细]
-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11月22日,在2022论坛年会——“全球市场与金融发展”平行论坛上,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加速推进RCEP区域内跨境金融服务,布局 ...[详细]
-
上海车展女车主起诉特斯拉被立案:刹车门求解,行车数据属于谁?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记者 林子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贾宁 刘军 核心提示新京报财经:一年时间,是否拿到了新提供的数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