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蕉下冲击IPO,“黑科技”故事还能讲吗?
财经
上市公司观察
近日,黑科技城市户外品牌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蕉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网红拟于主板上市。蕉下
2013年,冲击蕉下推出第一款防晒产品双层小黑伞,事还吹响了进军中国防晒服饰行业的黑科技号角。随后,网红其业务迅速扩张,蕉下2021年,冲击蕉下分别占据中国防晒服饰行业总零售额和线上零售额5%、事还12.9%的黑科技市场份额。
其招股书内容显示,网红2019年至2021年,蕉下蕉下分别取得营收3.8亿元、冲击7.9亿元和24.1亿元,事还产生净亏损2300万元、7.7万元、54.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968万元、3941万元及1.357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5.1%、5%、5.6%。
营销费用蚕食利润
收入一路狂飙,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0%,净利润却不及营收零头,且经调整前净利润连亏三年,蕉下2021年亏损高达54.73亿元。蕉下解释称,亏损的主因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增加导致流动负债增加,该项目无法反映核心经营业绩及业务前景。
根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其毛利率从50%增长至59.1%。根据Wind数据显示,同为户外用品品牌的上市公司和2021年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4.6%和40%。
仔细翻看其招股书,营销费用超过销售成本,成为蕉下最主要的支出内容。2019-2021年,蕉下销售成本分别为1.92亿元、3.38亿元及9.86亿元,占收入比分别为49.3%、42%及40.3%,逐年下降。然而,分销及销售开支分别为1.25亿元、3.23亿元、11.04亿元,占收入的32.4%、40.7%和45.9%,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细分项目看,广告及营销开支由2019年的0.37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5.86亿元,飙升1488.32%。同期,电商平台服务收费由0.28亿元大幅增长710.71%至2.27亿,这两项加起来超过收入的三分之一。
招股书中提到,蕉下注重内容营销,打造了由直播、测评和软文等形式的营销体系,构建新兴线上平台营销矩阵。近年来,蕉下加强与电商的合作,同时加大在社交平台的宣传推广。在某社交平台,搜索“蕉下”话题,有4万多篇内容,2021年,蕉下与超过600名KOL展开合作,其中不乏李佳琦、罗永浩等头部主播。
这意味着,蕉下的营收有相当一部分落在了这些KOL们兜里。招股书中还表示,若无法具成本效益地使用社交媒体及内容平台作为营销工具,蕉下获取新客户的能力和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损害。
科技含量到底如何?
在蕉下的官网上,“科技”二字高频出现,其科技含量到底如何?
根据招股书内容显示,2019-2021年,蕉下的研发费用为1990万元、3590万元及7160万元,占收入比为5.3%、4.6%和3%,呈逐年下降趋势,且研发费用一项被列入“一般及行政开支”内,2019年至2021年,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別为4928万元、9172万元、1.77亿元,分別占收入的12.8%、11.6%及7.4%,也呈下降趋势。
截止2021年底,蕉下共有1410名全职员工,约69%具有学士或以上学历,而其中研发人员有197名,占14%,销售营销人员占比则高达58.6%。
相比于销售费用和人员的规模,蕉下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
招股书表示,蕉下在中国拥有123项专利,另有72项专利正在申请中。据天眼查资料显示,蕉下申请过的186项专利中以外观设计类居多,除此之外,有关防晒清凉且被授权的专利不到10项。
蕉下表示,自家黑科技“L.R.C黑胶涂层”具有UPF50+的防晒效果,一部分伞具、帽子都使用此项黑科技。据悉,防晒产品效果以UPF值来衡量防紫外线效果,UPF值大于40,并且UVA的透过率小于5%时,才能被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网上搜索防晒服关键词,相关商品由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多达数万件。有博主对多件不同品牌防晒伞进行测试,发现几十元的伞具也具有UPF50+的防晒效果,防晒效果和几百元的伞具差距不大,而蕉下大多防晒伞具售价区间为149-319元。
另一项黑科技“AirLoop冰丝”面料,到底有多凉快?据悉,目前凉感测试标准有国家标准GB/T 35263-2017《纺织品接触瞬间凉感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标准规定,接触凉感系数大于等于0.15以上,才具有接触瞬间凉感性能。据数据显示,蕉下部分防晒衣的接触凉感系数分别为0.23及0.25,市场上其他品牌防晒衣的该项数据也都在0.23-0.3之间,蕉下在价格上也并没有体现出优势。
投诉平台收到投诉
在一些网络投诉平台,也有多起针对蕉下产品的投诉,主要投诉内容涉及虚假发货、质量差、虚假宣传等。
事实上,蕉下并没有自己开设工厂生产,而是委托厂商进行生产。招股书内容显示,蕉下与生产商建立OEM模式,在此模式下,生产商按照蕉下的设计和指示进行生产,对部分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蕉下要求生产商按指定购买。
如此一来,蕉下将生产外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然而因生产厂家众多,制造工艺参差不齐,如何保障产品质量是一个难点。
蕉下在电商渠道加速扩张,线上店铺数量迅速增加。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蕉下”查询店铺,“官方店、专卖店、自营店、直销店、品牌店”不计其数,多位消费者表示,如此多的店铺让人难辨真假。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招股书内容,2019年至2021年,蕉下来自分销商的收入分別0.68亿元、1.44亿元、3.95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的17.6%、18.2%及16.4%。而其中一名分销商深圳子正科技有限公司,由蕉下的共同创始人之一林泽的母亲拥有80%的权益,分销关系于2021年12月终止。
当前,随着“防晒经济”飞速发展,传统服装品牌如优衣库、迪卡侬、探路者等也都陆续推出防晒产品。在线下门店布局方面,优衣库在中国已超过800家,探路者超过700家,蕉下只有66家。面对具有产业链优势、影响力更大、性价比较高的传统服装品牌,如何保持市场优势,牢牢守住市场份额,对蕉下将是一个重要挑战。
针对以上投资者、消费者关注的问题,本网联系蕉下进行采访解答,但截至发稿未作回应。
(责任编辑:综合)
-
中国银行信用卡上半年消费额7288.69亿元 同比下滑6.40%
中国网财经8月31日讯 昨日,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其中披露该行信用卡业务相关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3696.79万张,较上年末增加189.57万张;2022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相关阅读】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任世碧1月30日,A股迎来兔年首个交易日。春节A股休市期间,全球主要股市普遍上涨,美股标普500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本报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张璁)记者近日从国家网信办获悉:2022年全国网信系统持续加大网络执法力度、规范网络执法行为,全年累计依法约谈网站平台8608家,警告6767家,罚款处罚512家,暂停功能或 ...[详细]
-
新加坡《海峡时报》11月20日文章,原题:华尔街“购买中国股票”的呼声越来越高华尔街正在形成对中国股市的看涨共识,对中国政策调整的乐观期待以及11月份股市的大幅反弹,使得一些大银行放弃了长期以来的看跌 ...[详细]
-
□本报记者 张凌之“冬去春来,我们将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应该更积极地去寻找机会。”站在癸卯兔年的新起点,运舟资本创始人周应波对市场满怀希望。经历了2022年的跌宕起伏,基金经理们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 ...[详细]
-
大展宏“兔” !29只新发基金吹响集结号,权益产品占比逾七成
A股开盘在即,兔年首批新发基金吹响集结号。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从1月30日起共有29只基金排上发行日期。与市场对经济复苏、权益资产回暖预期相呼应,29只基金中有21只为权益基金11只偏股 ...[详细]
-
北京时间31日晚,美股周二高开。标普500指数可能录得2019年以来的最佳一月份表现。市场继续关注美股财报与美联储的政策前景。道指涨86.47点,涨幅为0.26%,报33803.56点;纳指涨20.5 ...[详细]
-
财联社11月22日电,荣耀正式发布MagicOS 7.0操作系统,同时一次公布四大核心技术,MagicRing信任环、Magic Live智慧引擎、Turbo X系统引擎及MagicGuard荣耀安全 ...[详细]
-
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70% “物”连接快速超过“人”连接
制图:汪哲平记者日前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移动物联网用户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22年底,连接数达18.45亿户,比2021年底净增4.47亿户,占全球总数的70%。网络基础设施更加坚实,多网协同格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