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远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拒绝高息诱惑高息陷阱
11月22日,肖远陷阱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2022年论坛上表示,企帮要精准把握新市民需求,助新做好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还要熨平周期波动影响,市民提升新市民金融健康水平。金融健康拒绝 肖远企指出,诱惑要善于创造新市民金融需求。肖远陷阱一些新市民对金融产品了解不多,企帮甚至比较陌生。助新做好金融部门要多加宣传,市民增加供给,金融健康拒绝丰富品种,管理高息高息提供多样化选择。诱惑通过供给创造需求,肖远陷阱为新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增加金融供给也能发挥“良币驱逐劣币”效应,使不规范甚至具有欺骗性质的“伪金融产品”越来越少,直至退出市场。 他还谈到,要精准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新市民金融需求呈现很大差异。城市创业人员、新就业白领和快递服务、建筑工人、家政安保等人群的金融需求不尽相同,同一群体在不同城市的需求也很不一样。金融机构要进一步细分客户、细分市场,提升服务精准性。 肖远企在发言中表示,新市民三分之二以上是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和收入受经济周期、所从事工作性质、甚至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存在更大波动和弹性。金融机构可以发挥优势,帮助新市民做好财务规划和财富管理。特别是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平滑这种波动对其个人和家庭金融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同时,他也认为,金融部门也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避免过度负债过度杠杆,拒绝高息诱惑高息陷阱。 以下为肖远企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本场论坛由中国银保监会牵头主办,主题是: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感谢北京市政协林抚生副主席参加本场论坛并致辞,欢迎各位嘉宾参会,期待分享大家精彩发言和观点。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我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成为新市民。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举措。下面我就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谈两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精准把握新市民需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022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印发后,各地细化了具体落地措施,金融机构积极推出专属产品,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要看到金融服务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新市民群体的广泛性、差异性决定了金融服务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精准性,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主动发现新市民金融需求。新市民是个很大的群体,涉及行业广、归属管理部门多、信息分散。金融机构要深入新市民所处的行业、企业和人群,真正走进社区、走进城中村、走进这一群体,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在就业、创业、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和诉求。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沟通交流,争取政策支持。要善于创造新市民金融需求。一些新市民对金融产品了解不多,甚至比较陌生。金融部门要多加宣传,增加供给,丰富品种,提供多样化选择。通过供给创造需求,为新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增加金融供给也能发挥“良币驱逐劣币”效应,使不规范甚至具有欺骗性质的“伪金融产品”越来越少,直至退出市场。要精准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新市民金融需求呈现很大差异。城市创业人员、新就业白领和快递服务、建筑工人、家政安保等人群的金融需求不尽相同,同一群体在不同城市的需求也很不一样。金融机构要进一步细分客户、细分市场,提升服务精准性。新市民流动性强,金融机构要不断优化账户开立、工资发放以及征信查询等标准化基础金融服务,确保在不同城市之间的一致性、均等性和互认性。同时还要提供特色化金融产品。例如,针对创业人员的担保贷款、针对快递和建筑工人等灵活就业人员的各种保险产品等。这些都需要有足够个性化的设计和安排。 第二,熨平周期波动影响,提升新市民金融健康水平 新市民三分之二以上是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和收入受经济周期、所从事工作性质、甚至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存在更大波动和弹性。例如,在经济上行时,就业容易,收入也较多;经济下行时,就业困难,收入会下降。又如,在北方建筑行业冬天有很长时间不能施工,建筑工人就可能暂时性不能就业,收入会下降,甚至暂时没有新的收入。 金融机构可以发挥优势,帮助新市民做好财务规划和财富管理。特别是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平滑这种波动对其个人和家庭金融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金融健康是衡量个人、家庭满足支付短期债务和消费,以及储备长期支出和抵御长期风险能力的关键指标。保持新市民金融健康尤其重要,这是其正常生产生活能及时修复并保持稳定的关键。因此,金融产品在波动曲线的不同时点上最好能灵活调整,与新市民就业和收入弹性较大这一特点相匹配相适应,要努力避免因财务接续可能中断和财务脆弱而使金融健康遭受损害。另外,金融部门也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避免过度负债过度杠杆,拒绝高息诱惑高息陷阱。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祝本次论坛圆满召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信明明:调整过后,如何看待资金面未来走向?
- 央行:10月三家政策性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1543亿元
- 为确保老年人顺利就医 抚顺推便民医疗举措
- 百亿私募公开极简版检讨:为“道行太浅,站位太低”致歉,称“脸被打肿”,究竟错在哪里?
- 福建宁德:大黄鱼如何“游”回百姓餐桌
- 新京报社论:男女平等纳入国民教育,更好保障妇女权益
- 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聚焦核心能力圈 坚定向基金高质量发展迈进
- 前三季度增速高于全国20.6个百分点 黑龙江省货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三成
- 经过彻夜不休谈判,同意设立援助基金,气变大会达成里程碑式协议!
- 中国酒业协会连续发声力挺:20家白酒上市公司股票“翻红”,贵州茅台收复1400元关口
- 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一老一小”消费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
- 业绩减亏&国际线加密 民航业回暖
- 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12月黄金期价30日下跌
- 三季度11个项目盈利 公募REITs底层资产经营向好
- 2022年前三季度寿险公司利润榜出炉:增收不增利 净利润下降近三成
- 向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说“不” 在线旅游经营将迎新规范
- 央行等八部门: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再上新台阶
- 奈雪专心搞副业
- 10月PSL新增1543亿元 为什么连续两月高增长?
- 北京平谷辟谣!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