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大家为何突然不愿买房了?
“虽然央行不是降息直接降息,只是为何赋予地方以降息的巨大空间,但背后的不愿呵护之意可见一斑。虽然去年初至今,买房各地刺激政策不断,降息从松绑限价限售,为何到放开限价限贷,不愿但对于市场的买房作用微乎其微。”
文|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
2022年,降息房地产迎来了政策大转弯。为何
01
楼市,不愿开始变相降息了。买房
日前,降息央行、为何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不愿通知》,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LPR基准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房按现行规定执行。
目前,楼市参考的5年期LPR基准利率为4.6%。这意味着,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降到4.4%。
这一举动,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其突破了两个底线。
一个是,打破了此前金融部门关于房贷利率不得低于LPR利率的规定,给托底房地产开了更大的口子。
另一个是,在基准利率已经连续几个月按兵不动,5年期LPR利率未做任何调整,而楼市却先行一步,赋予定向降息的空间。
虽然央行不是直接降息,只是赋予地方以降息的巨大空间,但背后的呵护之意可见一斑。
这与一年前对房地产喊打喊杀的局面可谓180度大转弯。
02
为什么会这样?
核心原因是,房地产市场跌入谷底,无论怎么刺激,大家突然都不买房了。
虽然去年初至今,各地刺激政策不断,从松绑限价限售,到放开限价限贷,但对于市场的作用微乎其微。
今年1-4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均值同比下降50.3%,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同样腰斩。
而一季度房地产业GDP更是负增长,从刺激经济沦为拖累经济。
最新发布的金融数据,更是加剧了市场的担忧。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4月份,M2同比增长10.5%,但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823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在住户贷款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
M2保持两位数增长,说明市场上并不缺钱。
然而,人民币贷款大幅减少,住户贷款更是同比负增长,无论是短期的消费贷款,还是中长期的房贷,双双出现罕见的收缩。
这是今年房贷第二次负增长了,也是历史上的第二次负增长。
上一次还是今年2月份。
这背后,一方面虽然松绑不断,但居民买房热情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许多人选择提前还房贷,“年轻人不愿给银行打工了”之类的说法多次登上热搜。
这种场景,用李迅雷的话来说,居民现在宁可把贷款还了,也不太愿意借贷。
这说明,从企业到居民,都不愿意加杠杆了,信用扩张遭遇了最大的阻碍。
03
为什么要托底房地产?
房地产之所以被重新摆上台面,还不乏稳经济和稳增长的需要。
2022年我国GDP增速目标为5.5%,然而在地缘冲突、经贸冲突以及疫情冲击之下,经济复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从基建到内需,从房地产到平台经济,再次被推向台前,承担起刺激经济的重任。
这其中,长春和深圳颇具代表性。
长春是一季度遭遇疫情,且率先开始静态管理的城市。
长春的封控管理持续了一个多月,对3月的影响只有20多天,但对一季度GDP的冲击,却高达12.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长春GDP为1334.83亿元,同比下降12.5%,三大产业增加值全部负增长。
在全国,像长春一样采取静态管理甚至封城的城市不在少数。
包括上海在内的多个经济强市都被席卷其中,这些地区恐怕在二季度会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
深圳则是疫情防控相对成功的城市。
72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已经成为全国大城市的标配,获得政策集中推广。
然而,深圳财政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压力。
深圳市财政局披露数据显示,今年1~4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309.8亿元,下降12.6%。其中,4月份单月收入下滑约44%。
这背后固然不乏减税以及集中退税的影响,但连最大的财政“奶牛”都开始负增长,其他城市可想而知?
这种背景之下,如何稳经济、稳财政就显得至关重要。
04
政策大转弯,房地产为何仍旧未能逆转?
这一切的核心,还是预期。
当对疫情迟迟难以终结的预期,对经济未来增速放缓的预期,对各种黑天鹅事件的担忧,深入心底,自然就难以刺激需求扩张和信用扩张。
这种局面下,即使二线省会放开限购,即使连最热门的城市给了二孩家庭3套购房资格,即使各地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房贷利率,但市场仍旧不为所动。
显然,在刺激政策之外,扭转当下的预期才是关键。
在短期预期之外,对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长期预期同样重要。
虽然这一轮因为经济压力而不得不松绑对房地产的限制,甚至连箭在弦上的房地产税试点也被迫推迟,整个政策对于房地产的宽松力度,刷新了2016年以来的新纪录。
然而,几乎所有人都担心,当短期的经济压力过去之后,未来会否再次将房地产软着陆作为政策选项,房地产税会不会再次加速推进?
更关键的是,当城镇化率开始逼近70%的高速增长上限,当全国人口大盘趋于见顶之际,当诸多城市的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之时……
未来房地产又靠什么支撑?
(责任编辑:知识)
-
中国四大金融部门一把手易纲、郭树清、易会满、潘功胜最新演讲全文
导读11月21日,中国四大金融部门一把手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演讲。易纲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8月23日下午消息,快手今日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营收217亿元,同比增长13.4%。净亏损31.8亿元,预估亏损51.4亿元;调整后净亏损13.1亿元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北京商报黑鹳、大鸨、天鹅、鸿雁、鸳鸯、灰鹤、秋沙鸭……来自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统计显示,2021年北京市全年监测到的鸟类达到360多万只,北京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首都之一。北京生态环境的改善 ...[详细]
-
转自:沈阳日报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王晓婷)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在二楼商场精彩上演。身着时尚服饰走上T台的都是中兴商业的员工,他们以时装秀的形式,展示企业形象与风采。此次活动吸引了很多商 ...[详细]
-
周末突发,新能源被唱空?徐翔妻子:有调整压力!中信:赛道股太热,难以维系!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中国基金报 泰勒大家好,美好的周末结束了,准备好下周在A股__钱了吗?过去五个交易日,沪指累计跌0.57%,深成指累计跌0.49%,创业板指累计 ...[详细]
-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袁璐8月22日晚间,发布2022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收80.23亿元,同比增长26.97%,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下降33.57%;扣非净利润2.79亿元,同比增长3 ...[详细]
-
未披露关联交易、独立性欠缺 “牙科茅”通策医疗被监管责令改正
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编辑 梁枭 8 月 22 日晚间,SH600763,收盘价120.46元,市值386.2亿元)披露,公司及相关人员当日收到浙江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釆取 ...[详细]
-
◎记者 孙越 徐蔚党的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证券 ...[详细]
-
记者今天8月23日)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了解到,为防范和化解行业保险欺诈风险,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树立行业诚信经营良好形象,在银保监会的指导下,保险业协会正式组建反保险欺诈交流平台。据介绍,反保险欺诈交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