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专家称要靠高水平自立自强
继2020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何增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强国强新发展格局”后,10月16日,内大内生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循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动力” 此次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靠性方向,“首要任务”是称靠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对此,平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立自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何增和结合是强国强手段,其目的内大内生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主要表现在高水平的动力自立自强。”魏建国说。 焦点1 为何强调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说法,还是首次提出。”魏建国说。 他认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说法,是现阶段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得不好,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是不太重视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只侧重需求侧的管理,因而没有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其次,没有把供给侧的有效畅通作为畅通经济循环的主线。“有效供给的能力可以穿透整个经济循环的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可以创造就业和提供收入,增强需求能力。”魏建国说,因此必须抓住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同时抓好整个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加大创新能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效益。 第三个问题,是我们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到最佳匹配的机制还没有形成。 魏建国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的切入口有两个:一是要明确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政府、企业的事,更重要的是全体人民的事情;二是中国要在高质量发展上弯道超车,就要从创新、绿色、双碳等方面入手,这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问题特别是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 焦点2 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魏建国认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表现在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上。这种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一方面表现在主要利用自己的市场和要素而不是依赖别人进行自主创新,形成现代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另一方面是要在开放中参与全球创新链合作,在合作中实现高水平自主创新。 他表示,现阶段我国的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外保护主义日益盛行,特别是美欧要求脱钩、断链,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的发展。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在减弱,这就要求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包括加大整体的创新能力,结合优势资源推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结合,让具有强大内生动力的国内市场,成为我们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底气,利用庞大的内需去链接、联通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以国内市场拉动或驱动国外市场,打通经济循环在各关键环节的痛点和堵点,实现市场利用的自我控制和自立自强。“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定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加速构建新的发展格局,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者要紧密关联。”魏建国表示。 焦点3 为何再次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点在实体经济?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天津商业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励贺林表示,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他认为,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论断,把握大势、高瞻远瞩,既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的充分总结,又是从新时代的实际出发,对我国未来经济工作的新要求。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励贺林说,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下行压力,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全面部署,有针对性地加大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五”期间,我国以高技术、智能化、柔性化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促进了工业体系不断完善、质量加快提升、结构优化升级。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我国实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并且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他同时表示,我国实体经济在发展进程中也有不足,在一些重要领域还有“卡脖子”的现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使实体经济持续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持续成为科学技术的载体,持续成为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实体的体现。 魏建国认为,当前不仅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今后还要在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包括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尤其是解决疫情之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困难;加大支持力度,把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支持服务贸易和数字经济发展,加强对平台经济的管理和引导。 新京报记者 陈琳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CASE趋势加速普及,主机厂、供应商如何提升盈利水平? 《着眼未来:汽车行业趋势报告》给出答案
- 银保监会拟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护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 或助力险企降低投资端压力
- 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
- 多家猪企三季报业绩报喜 利润增长明显
- 欧洲投资界高管看好中国:目前正是对中国内地进行长期投资大好时机
- 广交会“取暖神器”热销欧洲,家电产业借势加速迭代升级
- 日媒:日本出现30年来最大规模涨价潮 明年还将继续上涨
- 寿险老板夺地幕后,刘益谦身影隐现
- 太罕见!竟有这类基金单日大跌12%,基民懵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 直播间里三个男人一台戏
- 把握“时代的核心资产”,中证100指数研讨会圆满举办
- 银保监会:外资财险公司22家 保费收入占行业2.5%
- 鸿达兴业及大股东债务危机“殃及池鱼”:5万吨氢能项目实施主体成“老赖”,进军新能源好梦难圆
- 姚波将不再兼任平安集团首席财务官,张智淳或接任
- 济南市历城区财政局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 中海地产Q3营收下滑达60% “超额”利润率或仍有下降空间
- 事关就医、参保!北京医保家庭共济政策将实施 备案方可享受
- 龙大美食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降
- 曲面屏真要普及?曝OPPO的A系列也要用上国产曲面屏
- 前三季度新疆能源产业呈“三增两稳一快”态势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