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胎这事,为啥让美国社会撕裂?
[侠客岛按]
6月24日,堕胎这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1973年在联邦层面确立堕胎权的为啥判例“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让美认为该案“论证薄弱”,国社不仅未解决堕胎问题,堕胎这事反而“激起争论、为啥增加分歧”。让美
消息一出,国社全美乃至全世界哗然。堕胎这事除了抗议民众走上街头外,为啥各国首脑也纷纷表态谴责:英国首相约翰逊说,让美这是国社“一个巨大的倒退”;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表示震惊,“我很同情数百万即将失去堕胎合法权利的堕胎这事美国女性,我无法想象你们现在所感受到的为啥恐惧和愤怒”;美国总统拜登称最高法院犯了“悲剧性错误”,这一裁决“让美国倒退了150年”……
很多岛友可能觉得难以理解:堕胎这件看似私人的让美事,怎么在美国就成了数十年来争论不休且至今依然高度敏感、极富争议甚至撕裂社会的议题?
侠客岛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赵梅,请她对此进行解读。
6月24日,堕胎权支持者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联邦最高法院外抗议。图源:新华社一
1969年,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简·罗伊(化名)为争取堕胎权,将得州达拉斯县检察官亨利·韦德告上法庭。4年后即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以7:2的多数表决裁定得州堕胎法违宪,使妊娠早期的堕胎在全美范围内合法化。
而今,随着这一判例被推翻,美国20多个州预计将禁止或严格限制堕胎行为,其中13个州的堕胎禁令立即生效。但这一裁决不仅未平息美国社会有关堕胎问题的争论,反而激化了反对堕胎的“重生命”派和支持堕胎权的“重选择”派之间的对立。
什么是“重生命”派和“重选择”派?
简单说,“重生命”(pro-life)派强调胎儿生命权,以天主教徒、新教右翼人士及主张维护传统价值观与社会秩序的保守主义者为主;“重选择”(pro-choice)派强调妇女选择权,以女权主义者及自由派人士为主。
在“重生命”派看来,生命开始于受孕那一刻,生命神圣,来自上帝赐予,只有上帝才能结束人的生命,未出生的婴儿是同母亲一样的人,其生命权不得被剥夺。他们认为,“罗诉韦德案”的裁决给予母亲太多堕胎自由,却没有珍视未出生婴孩的生命权,将引发对生命伦理的普遍不尊重,使“杀人合法化”;同时,堕胎合法化及政府给予堕胎的医疗补助,意味着对不正当性行为的支持,将导致道德沦丧,使青少年深受其害。
而“重选择”派认为,胎儿虽然具有潜在的生命,但不是完整的人,不受宪法保护,怀孕妇女的权利重于胎儿的任一权利;堕胎纯属个人隐私,很多妇女因避孕失败怀孕,她们不应因此被迫改变教育、工作、婚姻及生育规划,“身体自决”及“生殖自由”是女性的基本权利,如果没有这些权利,妇女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平等与自由;禁止堕胎并不能使妇女停止堕胎,不想要孩子的怀孕妇女将转而寻求非法且不安全的堕胎,必然导致堕胎死亡率上升。
这两个阵营针锋相对,此外还有“温和”的大多数,强调“尊重差异”,即怀孕妇女、未出生婴儿及社会三者的权利都应受到尊重。
在美国,支持堕胎和反对堕胎的声音一直存在。图源:网络二
其实,在1973年“罗诉韦德案”以前,美国各州对堕胎立法不一。有的严格限制,有的完全禁止,有的规定较宽。
1845年,马萨诸塞州成为首个将堕胎视为犯罪的州。南北战争后,反堕胎者推动各州制定法律,对堕胎行为采取严厉制裁,到1910年,除肯塔基州外,各州均将堕胎定为重罪。绝大多数州规定,只有在为挽救孕妇生命的情况下,才允许堕胎。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开始逐步改革堕胎法。这一时期美国非法堕胎的死亡率非常高:据统计,60年代美国每年约有5万名育龄妇女死亡,其中因非法堕胎或自行堕胎致死者1万名,占20%。经过各种社会运动争取,美国14个州在法律上做出一定改变,当孕妇有生命危险、孕期不正常以及被强暴而受孕时,堕胎被视为合法。还有4个州废止了将早期堕胎定罪的法律。
“罗诉韦德案”即是此背景下挑战得克萨斯州堕胎法的关键诉讼。
该案宣判后,美国妇女被赋予了一定时期内的堕胎自由,美国堕胎人数急剧增加。1973年以来,美国每年有近1500万人堕胎,占每年怀孕妇女总数的1/5;每年怀孕妇女中,约有100万人在15-19岁之间,3万人未满15岁,其中半数以上怀孕少女以堕胎方式终止怀孕;仅1975年就有4500万美元联邦基金用于补助至少30万名妇女堕胎。这些数字震惊美国各界,堕胎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议题。
有多重要呢?此后历届总统、州长选举,历任大法官就职,都要对堕胎问题表态;民主、共和两党分别将他们在堕胎问题上的主张写进总统竞选纲领;堕胎问题还进入国会,成为预算辩论焦点。
总体而言,共和党人反对堕胎,非天主教的民主党人赞成堕胎,里根还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出版堕胎问题专著的总统。他曾发表演说称,“自1973年“罗诉韦德案”裁决以来,已有1500万未出生的婴儿在合法堕胎中死亡,这个数字是我们国家在以往所有战争中死亡人数的10倍”“我们的国家已不是第一次被最高法院一分为二”。特朗普则对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的裁决表示赞赏,并将这一结果归功于己,称“今天的胜利”是因为他在任期内将3位保守派大法官送入了最高法院。
来自民主党的总统克林顿、奥巴马和拜登均支持妇女堕胎的权利。
7月1日,拜登与民主党州长就堕胎权政策举行视频会议。图源:视觉中国三
美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传统及价值取向,使堕胎成为美国社会最具争议的社会话题之一。
美国强大的保守主义潮流,是反堕胎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一般来说,保守主义常被视为守旧、落伍、退步,自由主义则象征改革和进步,但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社会出现信仰危机、种族矛盾、教育水平下降、道德沦丧及长期性通货膨胀等问题,许多美国人抛弃了对自由主义的认同,回归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到20世纪80年代,保守主义渐成美国政治的主流。
其中,有两股保守势力的崛起引人关注:基督教右翼和“新右派”。
基督教右翼主要指天主教和新教保守派。20世纪70年代后,教会中保守主义变成主导力量,并一改往日对政治的冷漠态度,积极过问政治,发起“重振道德运动”,维护美国传统价值观。他们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以及集会、游说等活动形式宣传自身理念,进而影响美国政治。
“新右派”是同期出现的新兴保守力量。他们赞成传统保守主义者的政治经济理念,更注重社会和道德问题,多是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他们认为自60年代以来,美国已经成了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现代自由主义是根本祸源,因此发起了各种“草根运动”,如反堕胎、反同性恋、独尊英语、恢复死刑制度、限制移民等。其更偏向民粹主义。
通过高效动员,宗教保守派和原教旨主义一起把票投给那些为他们信仰背书的政客。为了“回馈”这些选民的支持,共和党的施政纲领也越来越保守。特朗普任内提名3位保守派大法官,改变了最高法院大法官中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力量对比,目前6人是共和党总统任命的保守派大法官,3人是民主党总统任命的自由派大法官,使最高法也“向右转”。
应该说,争取堕胎权是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运动的一部分,要求性别平等、政治经济权利平等。有评论认为,最高法院近日推翻“罗诉韦德案”裁决,将加剧美国社会政治、经济不平等,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的鸿沟,因为不论堕胎合法与否,富人照样可以得到优质的服务,而下层妇女则备受非法堕胎之害。
美联邦最高法的最新裁决,不会终结美国社会有关堕胎问题的纷争。“重生命”和“重选择”派的论争,将继续转移到州和国会进行——这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责任编辑:娱乐)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古廿来源/新熵ID:baoliaohui)0糖撑起150亿美元估值的元气森林,正想要走出赤藓糖醇的围城,寻找新的支撑点。日前,元气森林对外宣布, ...[详细]
-
4月11日华安银华等基金大咖说:如何捕捉高增速优质企业?“房子”还能涨吗?黄金应该如何投资?
4月11日华安银华等基金大咖说:如何捕捉高增速优质企业?“房子”还能涨吗?黄金应该如何投资? 2022年04月08日 17:15 新浪财经 ...[详细]
-
龙江银行及旗下5家分支机构因变相接受本行股权质押为股东提供融资等合计被罚160万元
中国网财经4月8日讯 近期,银保监会网站显示,龙江银行及旗下5家分支机构因变相接受本行股权质押为股东提供融资等被黑龙江银保监局开出6张罚单,合计罚款160万元。具体来看,龙江银行因变相接受本行股权质押 ...[详细]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近期,证监会、沪深交易所也陆续表态,拓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这些举措,对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无疑是雪中送炭。民企融资难并非“一日之寒”。 ...[详细]
-
为了不让群众因为买药送药问题影响到生活日常,越秀志愿者李文昌不怕奔波辛苦,白天前往海珠康乐村支援疫情防控,晚上帮助封控区居民采购一些药品和生活必须品,获得广大居民的纷纷点赞!李文昌是从11月10日开始 ...[详细]
-
财联社上海,编辑马兰)讯,意大利工业部周三4月6日)表示,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已签署法令,自2022年开始到2024年,每年拨款6.5亿欧元用于激励购买电动或低排放的汽车。三月初 ,就有消息人士透露,罗马 ...[详细]
-
印度央行维持利率在纪录低位 上调通胀预期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上涨
印度央行连续第11次决策会议维持借贷成本在创纪录的低位,以免经济受到俄乌争端风险的影响。印度央行由六人组成的货币政策委员会投票决定,维持基准回购利率在4%,接受调查的36位经济学家都预期这样的结果。行 ...[详细]
-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当地时间8日表示,俄罗斯和美国原计划在今年春季就《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举行双边例行磋商,但由于瑞士当局对俄罗斯的不友好行为,日内瓦不再是俄方可接受的接触平台。俄方提议改变磋 ...[详细]
-
高盛:美欧或通过超1600亿美元投资提高电动汽车电池自主供给能力
高盛表示,到2030年,美国和欧洲可能通过超过1600亿美元的新资本支出以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的自主供给能力。高盛分析师认为,韩国LG集团和SK海力士在美国的投资有助于未来三到五年内满足美国国内的电动汽车 ...[详细]
-
近段时间以来,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市场持续上演“吃粮”行情,使得农业板块整体表现优于大盘,而养殖板块最为活跃;农业板块大涨背后,已有基金提前布局,多只农业相关主题基金的净值在这轮行情中逆势上涨。尽管农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