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型行业占比大 利好IF表现
期货日报 2023年开年以来,内需股指出现了连续上涨行情。型行截至1月19日,业占上证50、比大表现沪深300、利好中证500指数、内需分别上涨7.04%、型行7.35%、业占5.80%、比大表现6.28%,利好其中,内需计算机和非银金融涨幅达10%以上,型行领涨各板块。业占 防疫政策优化加上春节长假来临,比大表现市场开始关注消费复苏,利好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行业均大幅上涨,而这些行业也受到外资的关注。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已经累计流入超过1000亿元,完成了2022年全年的流入规模,足见对未来行情的看好。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杠杆资金仍然谨慎,2023年融资规模减少了58.30亿元,虽然中证500和创业板指也持续上涨,但杠杆资金并没有同步增加。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春节长假临近,不确定性增强,杠杆资金逐步获利了结,同时减少假期期间的利息成本。 我们认为,各个指数短期涨幅可观,长假来临之际仍要警惕风险,但整体上2023年经济前景相对于2022年更为乐观,春节后行情仍值得期待。 2023年,从政策角度上来看,预计以提振内需和稳定房地产为主。1月13日,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1月13日银保监会工作会议表示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做好对投资的融资保障,支持社会领域加快补短板,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月13日,为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有关部门起草了《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 从的构成来看,行业主要集中于政策支持的方向。截至2023年1月18日,食品饮料、银行、非银金融、医药生物、家用电器5个行业合计权重占比达到46.28%。从北向资金今年流向来看,集中流入食品饮料(206.38亿元)、非银金融(151.61亿元)、电力设备(117.86亿元)、银行(94.10亿元)、有色金属(84.67亿元)等行业。 从估值角度来看,沪深300指数PE(TTM)为12,PB为1.42,估值百分位为36%,对于长线资金来说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从经济发展来看,当前消费已有恢复迹象。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42亿元,同比下降1.8%,市场预期降6.5%,相较于前值下降5.9%,已有明显好转。不过受到海外需求回落影响,外需型行业恢复力度不及内需型行业,不过外需型行业主要是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在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占比较大,而酒饮料茶、食品、农副食品加工、医药等内需型行业,在沪深300指数中占比较大,从这一角度看也更利于沪深300指数的表现。 2023年企业和居民将回归正常生活,经济前景有望改善,预期推动下股市将迎来持续的上涨行情。为加快经济复苏,房地产政策不断放松,房地产相关行业都能受益,同时消费政策预计会加码,这将持续利好沪深300指数。(作者单位:申银万国期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打新潮”来了,7只新股即将申购!北交所快速扩容,券商:投资机会看三条主线
- 重庆市2例确诊病例基因测序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 【期权分析】美国通胀压力缓解,运用黄金期权增强收益
- 宁德时代计划500亿砸向匈牙利 德布勒森将汇聚多家电动车产业链公司
- Omdia:全球半导体进入行业周期性下行区间 面临未知挑战
- 雷神T-BOOK系列新品上市,官宣卖点“高能轻薄本”
- 厦门一辆公交车失控撞倒信号灯杆,造成6人受伤
- 突发!中国人寿、中石化、中石油、中铝、上海石化宣布将从纽交所退市,证监会回应
- 2025年前,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力争累计推广突破1万辆
- 香港7月份外汇基金境外资产减少393亿港元
- 清洁工“罗伯”被砖头砸中致死案:香港高院判两男子暴动罪成各囚5年半
- 央行:7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447亿元,外币存款减少330亿美元
- 国管局发文推动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能
-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二季度加仓百度、蔚来,清仓阿里巴巴ADR、京东ADR
- 美媒:英国将斥资28亿美元升级部分“台风”战斗机
- 吉利收购救不了魅族售后,手机维修配件长期缺货,8年铁粉扎心了
- 花旗:业绩指引疲弱 维持Zoom“卖出”评级
- 俊发物业澄清“向海外转移资产”:127万美元系上市中介费
- 北京交警:如发现路树遮挡交通设施 可通过“随手拍”进行反映
- 实探广州恒驰体验中心,首1万大定名额抢完了么?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