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电锂电池枝晶难题破解,为新型固态电池设计开启大门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佳欣 据最新一期《焦耳》杂志,可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解释了可充电锂电池“枝晶”的电锂电池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其穿过电解液的方法。这一发现最终可能开启一种新型可充电锂电池的枝晶设计之门,这种电池比目前的难题版本更轻、更紧凑、破解更安全。为新 到目前为止,型固可充电锂金属电池的态电商业用途还很有限,其中一个原因是池设枝晶。枝晶可在锂表面堆积,计开渗透到固体电解液中,可充最终从一个电极交叉到另一个电极,电锂电池使电池短路。枝晶 麻省理工学院的难题早期研究发现,锂离子固体电解质材料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来回穿梭,破解会导致电极的体积发生变化。这不可避免地在固体电解液中产生应力,它必须与夹在中间的两个电极保持完全接触。“为了沉积这种金属,就必须扩大体积,因为新的质量正在增加。因此,锂电池一侧的体积增加了。如果有哪怕是微小的缺陷存在,就将对这些缺陷产生压力,从而导致开裂。” 研究团队现在发现,这些压力会导致裂缝,从而形成枝晶。事实证明,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以正确的方向和适当的力量施加压力。 之前,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枝晶是由纯电化学过程而非是机械过程形成的,但该团队的实验表明,导致问题的是机械应力。 电池枝晶的形成过程通常发生在不透明材料的深处,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透明电解液制造薄电池的方法,可直接看到和记录整个过程。 该团队证明,他们只需施加和释放压力,就可直接控制枝晶的生长,使枝晶与力的方向完全一致。对固体电解质施加机械应力并不能消除枝晶的形成,但它确实可以控制它们的生长方向。这意味着可以引导它们与两个电极保持平行,并防止它们穿过另一侧,从而变得无害。 另一种方法是在材料中“掺杂”嵌入原子,使其变形并处于永久的应力状态。实验表明,150到200兆帕斯卡的压力足以阻止枝晶穿过电解液。 此前,人们认为类似三明治的多层结构可防止枝晶结构生成。但新的实验证明,在垂直于电池极板方向上挤压材料实际上会加剧枝晶结构的形成。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沿着平面的压力,就像是从三明治侧面挤压一样。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安博教育达成出售子公司协议
- 行业风向标:芯片半导体迎来“行业底部出清”,大资金进场迹象明显
- 市场信心不足 北交所流动性低迷
- 6年来新出生人口数减少一半 奶粉竞争更加残酷
- 利好不断,资本纷纷涌入充电桩,但行业龙头特来电已连亏3年,累计亏损5.6亿元
- 一线城市基本止跌 年末楼市未现翘尾
- 邬贺铨院士:数实融合是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
- 华润电力附属电厂2022年累计售电量达1.85亿兆瓦时 同比增加4.1%
- 三部门: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实施年度监测评价
- 拆解2023保险业发展目标!银保监会、人保国寿太平强调整治恶性竞争、新领域打造新增长点
- 温故知新 酝酿变革 私募业蓄势待春生
- 上万台鱼跃制氧机,陆续送达832个县
- 潘功胜: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增强银行的小微信贷能力
- 瑞信:予德昌电机控股中性评级 目标价升至9.45港元
- 暖冬结束了?担心“极地漩涡席卷美国”,美天然气价格反弹
- 再一次捅破天!华为Mate X3搭载骁龙8+/卫星通信技术
-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积极开拓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新格局
- 头部券商“逐鹿”股指期权做市业务 券商业绩增长或开启第二曲线
- 微软CEO纳德拉借与OpenAI谈判重新瞄准谷歌
- 2023年新能源车的11个趋势
- 搜索
-